成語畫地為牢的意思是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隻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或做指定范圍內的事,不得逾越。那麼,你知道成語畫地為牢的主人公是誰?成語畫地為牢出自哪個典故?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畫地為牢的主人公是武吉。武吉為薑子牙的弟子,無法術,樵夫出身,後為西周做出瞭一定貢獻。武吉本是樵夫。薑子牙釣於磻溪。二人初次相遇時,武吉在渭水旁認識瞭釣魚的薑太公(子牙)。見子牙用直鉤釣魚大笑。子牙看武吉氣息斷曰:今日入城打死人。武吉怒別。擔柴入城。誤觸王相致死。文王畫地為牢。武吉後被暫釋。
畫地為牢的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封神演義》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隨即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將武吉禁於此間。”後比喻將行動限定在某種范圍內,不得逾越。
畫地為牢的典故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瞭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瞭一下,當即就打死瞭,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瞭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瞭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瞭,她隻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瞭!”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傢,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準瞭,就讓武吉回傢去瞭。 “畫地為牢”比喻隻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