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5:29
在這場戰役規模的海戰中,中日海軍參戰的軍艦各是12艘,大致是勢均力敵的。作為北洋艦隊的提督和中方戰場指揮官,丁汝昌的戰場指揮是嚴重失誤的。其具體失誤之處就在於:丁汝昌指揮北洋艦隊排成瞭不利於實施機動的橫隊並采用瞭不利於充分發揚火力的“艦艏向敵”戰術;並且在戰前沒有明令確定自己的代理人和代理旗艦,在交戰過程中沒有或已來不及采取任何補救措施,以致完全喪失瞭自己的指揮職能,使全艦隊處於群龍無首而各自應戰的被動局面。此次海戰,日本聯合艦隊雖受一定打擊,但未失一艦;而北洋艦隊卻損失瞭5艘軍艦。顯然,對於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嚴重失利的結局,丁汝昌是負有無法推卸的直接指揮責任的。
威 海 衛 悲 歌
黃海海戰後,北洋艦隊駛返旅順口軍港修正,丁汝昌上岸住院養傷,同時主持搶修受傷的軍艦。10月下旬,日本陸軍兵分兩路侵入中國:一路由朝鮮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節節朝縱深方向推進;另一路在遼東半島海岸中部的花園口登陸,迅速向遼南方向進攻。丁汝昌未經向頂頭上司李鴻章請示,就率北洋艦隊移駐到山東半島的威海衛軍港;在日軍於花園口登陸的14天時間裡,北洋艦隊未前往襲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海軍中將在率聯合艦隊掩護陸軍登陸後,曾坦誠直言說:“如丁提督親率艦隊前來,遣數隻魚雷艇,對我進行襲擊,我軍焉能安全上陸耶!”11月下旬,日軍攻占號稱“亞洲第一要塞”的旅順口軍港,丁汝昌隻能率北洋艦隊孤寄於威海衛軍港瞭。
日軍攻占遼東半島後,於12月中旬修改原定的作戰計劃,決定揮兵渡海南下,發起旨在殲滅北洋艦隊的山東半島戰役。此時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戰局已十分之險惡,孤寄於威海衛一隅的北洋艦隊一旦被殲滅,戰爭必將以中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但是,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北洋艦隊卻沒有實施積極有效的機動作戰行動,丁汝昌竟然不顧李鴻章和朝廷多次下達給他的出港擊敵的明確作戰指令,率艦隊消極地株守於威海衛軍港,又一次坐視日軍運輸船隊在榮成灣順利登陸,痛失瞭抗敵的作戰良機。日軍在榮成灣登陸後,迅速兵分兩路向西推進,達成瞭對威海衛軍港海陸夾擊的戰役態勢。
自1895年1月下旬起,丁汝昌率北洋艦隊官兵,在威海衛軍港內與海陸方向的進攻之敵進行瞭頑強的戰鬥。2月4日,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司令官斐利曼特將軍進入威海衛軍港,勸說丁汝昌放棄抵抗,率部投降;被丁汝昌嚴詞拒絕。丁汝昌還嚴正拒絕瞭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將軍溫情的勸降書,表示“餘決不放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
幾經苦戰,北洋艦隊損失慘重。2月9日,日軍40多艘大小艦艇全部駛至威海衛軍港的入口處,欲發動強攻。丁汝昌乘“靖遠”號巡洋艦前往拼戰,不幸中炮擱淺,丁汝昌被水兵救上小艇得以身免。此時,劉公島守軍內部大亂,少數洋教官串聯部分海軍軍官,煽動士兵威逼丁汝昌率眾降敵。丁汝昌毫不為其所動,他凜然聲明:“我知事必出此,然我必先死,斷不能坐睹此事!”並曉以大義,慰告部下堅守待援。11日夜,丁汝昌自知陸上援兵無望,遂囑部下將自己的提督大印截角作廢,然後服下超量的鴉片自盡,時年59歲。北洋艦隊餘部降敵;不久,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全面失敗而告終。
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將領
丁汝昌這位陸軍行伍出身的海軍將領,是以其所任之北洋艦隊提督一職而為其軍事生涯之最輝煌頂點的;而他在這一顯赫職位上所迎來的中日甲午戰爭,又將他送到生命的盡頭。甲午戰爭,使丁汝昌交上瞭厄運,給這位英勇卻不善戰的海軍統帥披上瞭一件充滿悲劇色彩的厚重外衣。
早在豐島初戰之後,丁汝昌數次率艦隊出海未能擊敵,他就開始受到朝廷一些高級文官的奏參。8月26日,朝廷將丁汝昌革職,經李鴻章多次上奏力保,丁汝昌方得“暫免處分”,但日後“倘遇敵船猝至,有畏縮退避情事,定按軍法從事,決不寬姑。”
黃海海戰,北洋艦隊損失5艘軍艦而日軍未失一艦,丁汝昌再遭奏參。11月16日,朝廷發佈上諭:“近日旅順告警,海軍提督丁汝昌統帶師船,不能得力,著革去尚書銜,摘去頂戴,以示薄懲。仍著戴罪圖功,以觀後效。”11月22日,旅順口軍港失守,26日朝廷再度降旨:“該提督救援不力,闕咎尤重!丁汝昌著即革職,仍暫留本位,嚴防各海口,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