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7:12
袁殊是湖北人,曾經留學日本,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袁殊不僅多重身份且才華橫溢做過記者、編輯,寫過劇本、辦過報刊雜志,做過社長,並且都做的很出色。在上海也曾捧紅瞭張愛玲。在張愛玲的小團圓一書中有提及袁殊,似乎張愛玲也知道瞭袁殊的一些秘密。
他巧妙開拓情報來源,一人身兼五重身份
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立即轉入特科的工作。1932年春,通過表兄賈伯濤的關系,袁殊見到上海市社會局長、中統頭子吳醒亞,打入瞭中統內部。後來他由吳醒亞介紹,成為新聲通訊社的記者,從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記者招待會,並在期間認識瞭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巖井英一。
當時,中日正在談判,談的是貨幣兌換率與關稅問題,這自然成瞭新聞界的搶手貨。由於袁殊有巖井渠道,消息又快又準,這位“涉外”記者立即成瞭紅人,連吳醒亞對他都刮目相看。過瞭一段,巖井便開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際費”,這樣,他又成瞭日方的情報人員。自然,這是得到中共地下黨負責人的批準———成為瞭三重間諜。不久,巖井又安排袁殊到日本。
回國後的袁殊加入青洪幫
回國後,袁殊為瞭加強自身的保護色,開拓情報來源,於1937年4月加入瞭青洪幫。1937年6月,潘漢年以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回到上海。從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區,在潘漢年的導演下,袁殊成功地演出瞭一場場出色的情報戰。
當抗日戰爭爆發後,戴笠一時找不到熟悉日本問題、又有相當的日本關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個叫袁殊的日本留學生與日本領事館副領事巖井英一關系不錯,戴笠聽瞭很高興,於是親自登門拜訪。袁殊感到事關重大,立即去請示潘漢年。潘漢年沉吟瞭一會,說:“這是件好事,機會難得,你千萬不可錯失良機,答應戴笠的一切要求。”戴笠給袁殊安排瞭兩項任務: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報,二是堅持留在上海,不管時局有怎樣的變化。就這樣,袁殊又多瞭一個身份:軍統,加上中統、青紅幫、日偽,以及貨真價實的中共秘密身份,則是五重身份瞭。這在中國情報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最多面的間諜瞭。從此,袁殊通過各種關系,大量獲取日本情報。自然,首先是向潘漢年匯報,然後,有選擇地給軍統匯報--畢竟是國共合作時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也就是這個時期,他立下瞭後來為歷史所傳頌的“兩次大功”當中的一次。
他獲取瞭日軍南進情報,為蘇軍兵力部署提供有力支持
從此,袁殊通過各種關系,大量獲取日本情報。自然,他首先向潘漢年匯報,然後,有選擇地向軍統匯報———畢竟是國共合作時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袁殊置生死於度外,化裝成日本學生,越過戰線,深入到瞭日軍陣地偵察,提供瞭至關重要的軍事情報,使我方避免瞭很大損失。
上海淪為孤島後,袁殊奉命(潘漢年之命,表面則是戴笠之命)留瞭下來。他以軍統少將的名義,成立瞭秘密行動小組,專門懲辦侵略者和漢奸,並得到瞭軍統局的獎勵。其中最為成功的是行動小組炸毀瞭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倉庫。為此,軍統給袁殊記瞭大功。
閱讀推薦
袁殊是誰?揭秘中共五重間諜袁殊的秘密生涯
偽裝者明樓有幾個身份?揭秘明樓的真實身份
諜戰上海灘明樓結局:明樓最後死瞭嗎?
1937年上海淪陷後,巖井英一又回到瞭上海,並成立瞭一個日本特務機關“特別調查組”,袁殊自然也成為其中一員。當然,這事不僅潘漢年知道,軍統也是知道的。後來根據潘漢年指令,事實上,是中央的具體部署並研究批準,袁殊向巖井提出成立“興亞建國運動”的本部。“興亞建國運動”本部於1939年11月在巖井公館成立。
潘漢年借巖井之名,建立瞭這麼一個機構,除瞭掩護一個電臺外,更重要的則是出於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大局的考慮。當時在日偽與頑固派的夾攻下,隱蔽戰線工作的任務更為艱巨,必須以更靈活的方式深入敵人內部。有袁殊進入日本人活動的圈子中,對獲取情報也就更加有利。而且延安由於遠離情報中心上海,正急待掌握日本大本營動向及日、汪、蔣3方相互勾結又相互矛盾的微妙關系與變化。於是袁殊利用這個機構將大量情報發往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