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後因打敗仗而揮劍自刎

2016-08-13 13:05:58

  在中國歷史上,毛遂是出瞭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門客,憑借自信和勇氣,憑借膽識和智慧,自薦出使楚國,促成瞭楚、趙聯合,同時也得到瞭“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但是毛遂之死也算得上是一個歷史悲劇。

  戰國時期,毛遂出生在今天的原陽縣師寨鎮路莊村。讓毛遂才華初展、名垂青史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57年。當時,秦國圍攻趙國都成邯鄲,兵臨城下,危在旦夕,趙國平原君準備出使楚國商議聯合抗秦的大計,就準備從上百門客中挑出20人跟隨。當時選出19人,還差一人,毛遂就抓住機遇,自報奮勇地請示平原君讓他跟隨出使。平原君甚為詫異,就說:“你在我這呆瞭3年,我都沒見過你,看來你也不會有什麼才能!”一番冷嘲熱諷的話並沒有讓毛遂退縮,反而讓他更加堅定瞭信心。

  到瞭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議事,從早上到中午,仍沒結果,其他19名門客想看毛遂的笑話,就慫恿他前去說合。毛遂沒有推辭,也沒有被楚王的虎威嚇到,而是不卑不亢地走上前去,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字字鏗鏘地把道理說瞭一邊,最後把楚王說得連連點頭,兩國歃血為盟。

  由於毛遂的能言善辯、機制果斷,使平原君不辱使命。回到趙國後,平原君深愧自己當時看不起毛遂,就極力誇贊毛遂,一口一個毛先生,推崇有加,待為上賓,這就是成語“毛遂自薦”的由來。毛遂的成功,並非靠雞鳴狗盜,而是靠他的口才和膽識。

  由於毛遂促成瞭楚國與趙國的“合縱抗秦”大計,挫敗瞭秦軍的侵犯,從而得到瞭平原君的特別賞識。在“毛遂自薦”的第二年,燕軍派大將軍粟腹領兵大舉進犯趙國。由於平原君沒有意識到毛遂隻是個外交人才,而非統率千軍的將才,便力舉毛遂統帥大軍前去禦敵。

  結果昌都一戰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對一敗塗地的慘狀,羞憤萬分,自刎身亡。這就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毛遂自刎。從“毛遂自薦”的輝煌到“毛遂自刎”的淒慘,短短一年,毛遂從人生的頂峰墜落低谷,乃至殞命,這不能不讓人嗟嘆和深思!

  做人不但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毛遂實有舌戰群儒的外交之才,卻無帶兵拒敵的將帥之能。如果他當時能正視自己的才能,力辭統兵之任就不會羞憤自殺瞭。前車之鑒值得深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