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是什麼 千叟宴為什麼又稱作是“敬老宴”

2016-08-13 13:06:29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封建王朝中,為後世或津津樂道或口誅筆伐的“千叟宴”當屬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敬老活動。清康熙和乾隆皇帝曾先後各兩次邀請全國各地的數千位老壽星來京師共赴禦宴。而且,根據壽星的年齡,有的賜給詩刻、如意、壽杖、朝珠,有的贈“八品頂戴”賞穿“黃補褂”,有的頒發重量不等的“養老銀牌”,有的甚至由皇帝親自敬酒,以表示對老人的關懷與尊敬,因此“千叟宴”也被稱為“敬老宴”。

  所謂“千叟宴”,其實就是清代老壽星們的大聚餐,始於康熙,盛於乾隆。因康熙五十二年在暢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時,康熙皇帝在席間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

  康熙皇帝第一次大辦“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那年他恰逢“花甲”。康熙認為:自秦漢以降,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所以,決定舉辦萬壽大典慶賀60壽誕。他昭告天下耆老,年六十五歲以上者,官民不論,均可來京城參加暢春園的聚宴。清禮部也特別作出規定:“今歲恭遇萬壽六旬大慶,非尋常可比”。於是,在全國的老壽星們中選瞭兩千四百一十七位七十歲以上的人參加暢春園盛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69歲,為瞭預慶自己70歲生日,又舉辦瞭第二次“千叟宴”,並把地點改在瞭紫禁城的乾清宮。

  乾隆皇帝效法祖父,也先後舉辦瞭兩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為瞭紀念繼位50周年,75歲的乾隆舉辦瞭第一次“千叟宴”,地點也是在乾清宮。第二次“千叟宴”是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86歲,這時他已經退位做起瞭太上皇,地點改在瞭紫禁城寧壽宮的皇極殿。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場面之大,人數之眾、排場之奢,都遠遠超過瞭爺爺康熙。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清宮的這次“千叟宴”,被邀請的老壽星多達三千餘人,其中既有皇親國戚、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壽星。禦宴上,乾隆皇帝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據說當時一位最年長的壽星已有141歲,於是乾隆皇帝和紀曉嵐就為其做瞭一副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上聯意為:兩個甲子之和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同樣工整巧妙:古稀雙慶是兩個七十,再加一,也恰好141歲。

  從康熙皇帝的第一次“千叟宴”,到乾隆皇帝的最後一次“千叟宴”,對其評價始終存在爭議。盛贊者褒稱其“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反對者貶其好大喜功、排場奢華、貪圖虛名……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康熙和乾隆這兩位皇帝能用自己影響力,拿出實際行動來“敬老愛老”,其實無可厚非。

  那麼,“千叟宴”總共辦過幾次?有人認為不止如上這四次。因為在陜西省彬縣永樂村一位叫張四敏的墓碑上,曾發現過寫有其參加“千叟宴”並獲贈“八品頂戴”和“黃補褂”的文字。張四敏生於乾隆四十六年,卒於道光二十九年。即使是乾隆六十一年最後一次辦“千叟宴”,他也隻有十五歲。此外,陜西三水萬氏有至少十一人被賞穿“黃補褂”,有些也是在乾隆年以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