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秘密處決的尼古拉二世一傢有沒有幸存者?安娜斯塔西婭是誰?

2016-08-13 13:20:57

  1917年2月,彼得格勒再次爆發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人民運動的強大壓力下,尼古拉二世終於在3月15日(俄歷3月2日)宣佈退位,統治俄國300年之久的羅曼諾夫王朝就這樣退出瞭歷史舞臺。3月20日,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宣佈:“確認退位國君尼古拉二世及其夫人已被剝奪自由,並將退位沙皇幽禁於皇村。”當時,皇後亞歷山德拉和四位公主及皇太子早就提前被軟禁在皇村瞭,晚上沙皇也被押送到那裡。

  沙皇一傢雖是囚徒,但仍然過著安靜和舒適的皇傢生活。表面上看起來,不再享有任何權力的尼古拉二世也不像從前的“血腥沙皇”那樣暴戾瞭,平靜的鄉村生活使他增加瞭幾分傢庭溫情,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與傢人共處上,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

  沙皇的傢庭成員一共有七位。傢長為尼古拉二世,對於自己身份的劇烈跌落似乎顯得無所謂。在皇村的日子他每天忙著掃雪、鋸木、劈柴,或者陪著兒子做遊戲。

  而女主人皇後亞歷山德拉則沒有沙皇那麼好風度瞭,厭惡她的人稱她為德國來的“黑森林的蒼蠅”,實際生活中她是一個喜怒無常、好弄權術、迷信鬼神、生活放蕩的人。從為所欲為的皇後變成階下囚,她感到極度的不滿,每天暴跳如雷,不是咒罵革命者是“暴徒”,就是指責沙皇的手下都是一些無恥的“背叛者”,每當看押她的士兵按規定稱呼她為“羅曼諾夫女公民”時,也必然會引起她的破口大罵。

  四個公主分別叫做瑪麗婭、塔季婭娜、奧莉佳和安娜斯塔西婭,其中隻有大公主瑪麗婭還經常陪同沙皇去散步和鋸木頭。從前養尊處優的四位公主在失去自由後生活非常無聊,隻得以刺繡、打牌來消磨時光,時間一長也慢慢學會瞭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偶爾也會為自己洗衣服和烤面包。皇太子阿列克謝隻有13歲,童年時患過血友病,身體一直弱不禁風。他很懶,也不愛讀書,常以身體不舒服為借口躺在沙發上不動彈,性格也很像他那位神經質的母親。

  至於要如何處置沙皇一傢,俄國的各派勢力爭執瞭很久,一時也沒有定論。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準備先把沙皇一傢送到摩爾曼斯克,再去丹麥,英國政府也決定派巡洋艦來接走沙皇。尼古拉二世表面上看起來神態自若,內心裡卻無時不在焦急地等待被遣送或是出走甚至是逃跑。但事與願違,沙皇一傢先是被轉移到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軟禁在前省長的豪華官邸裡。九個多月後又遷往烏拉爾的葉卡捷琳堡,並被關押在與外界隔絕的單獨居室裡。待遇的變化讓沙皇一傢嗅到瞭死亡的氣息,他們積極準備著出逃。

  1918年7月12日,烏拉爾蘇維埃感覺到瞭形勢的嚴峻,為瞭在俄國徹底廢除專制皇權統治,他們果斷地決定就地槍決沙皇一傢。幾天後的一個晚上,革命士兵和武裝工人將沙皇一傢七口人和四名親信押進地下室,向他們宣讀瞭烏拉爾工兵農蘇維埃的決定,隨後地下室就響起瞭一排槍聲,經檢驗,十一個人當場全部死亡,屍體很快被火化,骨灰和遺物被拋進瞭一個泥潭中。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不久後在歐洲的各大報紙上都登出瞭這樣的消息:俄國公主安娜斯塔西婭奇跡般地逃脫瞭佈爾什維克的“魔掌”,已輾轉到達瞭歐洲。這個消息引起瞭極大的轟動,並且報道得非常詳細,使人不能不信。據報道稱是一位看押士兵在皇恩感召下在處決前夜將安娜斯塔西婭偷偷放走,在西歐她見到瞭僑居丹麥的祖母、俄國皇太後瑪麗婭*費奧多羅夫娜,皇太後承認瞭她的身份,報紙上還刊登瞭許多她本人及其與祖母合影的照片,到現在許多西方學者還是堅持這個觀點。

  但是蘇維埃政權和蘇聯史學傢在當時和後來都很堅決地否認有所謂俄國公主生還出逃的說法。葉卡捷琳堡的看守措施極為嚴密,看守人員絕對忠誠於蘇維埃政權。安娜斯塔西婭是不可能逃走的。而自從沙皇一傢被處決後,在西方各國自稱俄國皇族後裔,招搖撞騙的人數不勝數,而在幾十年中,在西方竟有30多位不同國籍的女人自稱是安娜斯塔西婭,要求繼承羅曼諾夫傢族的遺產和爵位。

  文藝界更是不甘寂寞,至今為止,已有數十部描寫安娜斯塔西婭身世及奇異經歷的傳記、小說、戲劇、電影問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安娜斯塔西婭究竟是否生還於世?這或許是俄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未解之謎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