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劉備真的是個好人嗎? 揭秘劉備一生最大的謊言

2016-08-13 14:28:07

  東漢末年,漢室皇權旁落,很多大臣都在打漢室江山的主意,例如董卓、曹操、孫權等。當然,還有一個人也對漢室江山垂涎已久,隻是他是漢室後裔,又是人們公認的大好人,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把覬覦漢室江山這麼飽含貶義的詞用在他身上。說到這,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出來他是誰瞭。沒錯,他就是三國的梟雄劉備。那麼,梟雄劉備真的是個好人嗎?匡扶漢室是他的本意還是最大的謊言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劉備的生平經歷

  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劉備雖是宗室之後,但由於傢道氏族沒落,生活清苦。他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但諸事不順,甚至淪落到依靠賣草鞋為生。後來,劉備被任為平原縣令,因為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於是得到瞭大傢的一致好評,開始有人結交他為朋友。借著這股熱乎氣,劉備投靠瞭他的親戚劉表,並對抗曹操。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荊州開始自立門戶,打起匡扶漢室的名號,廣羅英雄豪傑,在諸葛亮的協助下一步步完成帝業,建立瞭蜀國。

  劉備的好人理念

  劉備出身貧寒,當曹操、袁紹這些富二代官二代在當遊俠逞英雄時,劉備還慘兮兮的在織草席、編草鞋賣錢糊口。所以比起曹操和孫權,劉備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更別說是建功立業瞭。既然什麼都沒有,那就得想想一些空手套白狼的事情瞭。於是乎,劉備想瞭一招——要對別人超級無敵好,從精神上滿足他們、降服他們。這個辦法當然是最省錢、最好用的瞭,劉備幾乎把它用在瞭每個人身上,甚至使用瞭一輩子。

  但一個好人的標志並不是嘴上說說就行,還要去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為,隻要做瞭善事,無論事有多小,總會慢慢影響到其他人,這就是劉備的發展規劃。他的原則很簡單,三個字:“善下人”。具體怎麼善下人,史書沒提,可能是事兒太小瞭,但效果斐然,在各界贏得廣泛好評。

  劉備當平原縣令時,每天都和百姓混在一起,給他們幫各種小忙,對每個人都有過小恩小惠,乃至當時想在平原縣找個殺劉備的人都非常的難。一時間,劉備的聲名驟起,很多人都對他充滿瞭崇拜,甚至表示要替他賣命。後來,劉備起起伏伏、四處奔波,但做善事之舉卻一直沒有停下來過。當時有傳言:“劉備逃亡一千裡,好事做瞭一馬車。”無論他如何狼狽,大傢對他態度都不錯,從袁紹到曹操,從劉表到孫權,都給劉備發過好人卡。劉備依照此法左右逢源、收瞭不少人的心。

  做好事的劉備未必是好人

  劉備雖然做瞭很多的好事,但他真的不是人們想的那樣,是個大好人。劉備行小善,是因為深知自己什麼都沒有,沒錢沒勢力的再不依靠人品人情拉攏人心,怎麼能讓人傢死心塌地的跟著。並且,不對曹操、袁紹這樣的大腕做出服服帖帖的表示,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四處留“善”的他更多的目的是為瞭別人以後能善待他。

  劉備雖出身貴族,但貴族的生活一天都沒有過過,更不可能有達官顯貴的架子,自然是會與百姓走得更親近些。而且,由於劉備長時間在底層生活,他比較直觀的瞭解百姓喜歡的君主應該是怎麼樣的。可以說,劉備是先做市場調查後再“生產’他的皇帝形象的,這當然會比較容易得人心。

  劉備匡扶漢室是最大的謊言

  劉備不僅是懷揣著做善事的真實目的去欺騙人,更是到處跟別人說一個彌天大謊——匡扶漢室。在三國爭霸的時候,劉備至始自終都對外宣揚說他起兵造反是因為要匡扶漢室,其實這隻是他為瞭奪取江山的一個堂而皇之的借口。其理由有以下幾個:

  劉備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他與漢室的關系可以說已經遠到八竿子都打不著瞭,再說不是還有劉表嗎?東漢王室有那麼多的諸侯王,哪裡輪得到劉備來當英雄。

  劉備稱帝時漢獻帝還沒死,漢室的正統還在,匡扶之說從何而來?他要是想匡扶漢室,也不應該打著皇帝的名號,隻需要把魏滅瞭,“救”出漢獻帝即可,但他都稱帝瞭,還會把到手的江山交給獻帝復正統嗎?退一萬步講,就算他一統天下瞭,也不是扶漢,而是倒向舊漢而立新朝。

  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平民一路招攬能人,幾經努力才建立瞭蜀國。若說他對皇帝的位子沒有一點私心雜念是不可能的,僅僅是對漢室的忠誠不足以讓他走這麼遠的路。劉備既然稱帝,他理應是有一統天下的野心的,曹丕,孫權稱帝也如此。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給他出的可是一統天下的戰略大計,他重用諸葛亮,也可以說明這一點。隻是,劉備因為長期被別人貼上瞭好人標簽,為瞭圓他之前撒下的謊才會撒下這個謊來繼續忽悠別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