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8:15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蔣介石與尼克松和毛澤東的晚年恩怨
在2016年臺灣二二八紀念日之前,有人又將蔣介石的雕像塗上白漆,惡搞成肯德基的老爺爺,而與此同時,臺灣民進黨也在叫囂,要拆除中正紀念堂,而且在當年陳水扁執政時期,也大量的拆除瞭蔣介石的雕像,說他是“丟掉中國的人”。如果不以功業的成敗來作為對人的唯一評價標準,用客觀一些的眼光來看待,蔣介石依舊是二十世紀影響世界格局最重要的政治傢之一,並且在二戰期間,擔任瞭盟國亞洲戰區的最高長官,為打退日本侵略者和世界的法西斯做出瞭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蔣介石、毛澤東與尼克松的聯系
4月5日是蔣介石的忌日,拋開他年輕時的熱血,中年的權力鬥爭,今天我們隻談談他的暮年往事。蔣介石於1975年逝世,而在這之前,整個七十年代最重大的事就是中美關系的修復和建交。在尼克松與毛澤東的會面背後,隱藏的卻是蔣的無奈。而蔣介石人生的最後五年,甚至他敗退臺灣之後,也都一直都在圍繞著中美的關系打轉。從蔣介石日記的逐步披露和解密,我們也能更多的瞭解中美建交前後,蔣介石與毛澤東和尼克松之間復雜的關系與情感。
早在尼克森(即尼克松,按:臺灣音譯人名與大陸有所區別)上任之初,就曾經在華沙會議上對中國大陸示好,但當時的蔣介石依舊對尼克松十分信任,甚至在1970年5月31日的日記中寫下:“尼克森對政治權術無所不為•••惟其內心對反共不至完全放棄,據此一點尚可有希望。”雖然此時的他早已經知道美國和大陸之間有所聯系,但對尼克森還很有信心,可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超乎瞭蔣的預料。1971年七月份基辛格秘密訪華,使得蔣大為光火,而接下來尼克松給他發的一份電文,更是讓他怒不可遏。尼克松的電文中說到,他已經決定對北京進行訪問,而對於此事沒有告知蔣,他也“深表遺憾”,但是他還解釋說,依舊會保證美國對臺灣的一切原有保護不變,繼續保持與蔣政府的友好關系。蔣介石此時除瞭無奈與痛恨,也無計可施,隻好暫時忍耐。
尼克松支持毛澤東,反對蔣介石
馬上在9月份,尼克松宣佈提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同時也反對任何人將臺灣中華民國政府排擠出聯合國的方案。可是他也深知,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就一定不會容忍同時存在的臺灣政府,而蔣介石這樣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也在法案宣佈後,毅然決定,退出聯合國,並且也不會再對尼克松抱有任何期望。而尼克松又反復的對基辛格說道:“我們沒有出賣福爾摩沙(即臺灣),我們一點也沒有。”這其中的意味也隻有尼克松自己明白瞭。
終於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與毛澤東會面瞭,當他們談論到蔣介石的時候毛澤東說:“我們也跟他(蔣介石)吵,跟他打,但蔣和我依然堅持一個中國”。這句話不僅僅是對蔣的肯定,同時也是對任何企圖分割兩岸的政客的威脅。隨後尼克松又與周恩來進行瞭會面,協商並確定瞭後來的《中美上海聯合公報》。但此時的蔣卻覺得自己被出賣瞭,在蔣的想法中,大陸和美國即使改善關系也不能這麼大幅度的進行大跨步式的飛躍。因此在三月份的國民大會上蔣介石公開稱美國總統為:尼克松小醜,而在蔣之後的所有日記中,都稱其為“尼醜”。
毛澤東與蔣介石晚年相似
縱觀兩岸在1949年之後的關系,我們可以從蔣經國在1969年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份在訪問美國時對基辛格暗示到:“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共有情報接觸。”到70年代之後的兩岸炮戰與臺灣所保留的“福建省政府”以及張治中在建國時留在大陸的表現,確實讓人迷惑不解,但歷史不能過多的假設,隻能等待歷史證據重現的時刻。
經過大陸和美國建交一事,蔣介石的身體越來越差,因為對泌尿系統做瞭手術,會在開會時小便失禁,所以他都是在下屬走完之後才起身離開。無獨有偶,晚年的毛澤東,身體狀況很差,在長時間開會後甚至不能站起,同樣是等其他人走完才能起身,而這樣相同的晚年,或許也代表瞭蔣介石與毛澤東的一些相似之處吧。
1974年8月9日,被蔣介石最後人生歲月憎惡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而引咎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