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8:18
很多人都曾聽說過,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贏蕩舉鼎身亡等各個朝代一些讓人震驚有覺得荒唐的故事。而談及西漢,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漢武帝和他為瞭爭奪汗血寶馬不惜舉兵討伐大宛國的荒唐趣事瞭。那麼西漢攻大宛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汗血寶馬之爭真的是引發這一切的導火線嗎?下面,跟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史實簡介
漢武帝太初元年,西漢與西域大宛發生汗血寶馬之爭,遂漢武帝多次命將軍李廣利率貳師軍隊進擊大宛國。這是一次時間性長、攻擊路程遠的大規模進攻,此戰役先後進行瞭兩次,持續瞭4年。最終,漢軍獲勝,汗血寶馬從此真正的成為瞭西漢的戰爭勝利品,為西漢貴族所盡享之物。
大宛國與汗血寶馬
據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記載大宛國建立在於帕米爾高原的西麓,錫爾河上遊、中遊地區,也就是屬於的當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大宛國的都城為貴山城(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國的卡散賽城)距離新疆喀什大約有400公裡,其曾先後被馬其頓帝國、大夏王國所統屬,至張騫出使西域後,被西漢侵略,成為西域都護府統轄地區。大宛國居民的文明水平較高,女性頗有地位,日常以耕種水稻和小麥為主,盛產葡萄和汗血寶馬,當地居民還擅長釀造葡萄酒。貳師城(今吉爾吉斯坦奧什市)是汗血寶馬的產地,位於貴山城南面120公裡處。
汗血寶馬之所以如此名聲大噪,是因為人們所流傳的一個故事:一個旅人獨自牽著自己心愛的馬在沙漠裡迷瞭路,走瞭幾天幾夜,直至隨身帶的水和食物都已吃完。饑渴難耐之下,旅人拔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刀,切破自己的手腕,拿血來給自己心愛的馬緩解饑渴。最終,馬出於感恩,拼命帶著旅人走出瞭沙漠。而在這匹馬帶著它的主人奔跑時,人們發現在馬的身軀上滲出瞭血一般的汗水。自此,很多人都相信,像這樣流著血一樣的汗水的馬對它主人的忠誠度大大高於其他的馬,且該馬能日行千裡,號稱天馬。汗血寶馬由此成為很多愛馬之人夢寐以求的寶馬。
那麼,真的有傳說中的汗血馬嗎?汗血馬真的會流出“血汗”嗎?為什麼呢?對於汗血馬是否存在,人們有兩種說法。其一:汗血馬並未真實存在,是人們以訛傳訛而來的。據《漢書》記載,李廣利護送從大宛掠取的馬回長安時,為自喻將士們的奮戰艱辛,以汗血為馬名,喻示該馬是用軍士拼搏的汗血換來的;其二:汗血馬是真實存在的,血寶馬是土庫曼斯坦的國寶,其形象被該國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因為汗血寶馬的皮膚比較薄,在其奔跑時,血液流動加速,在血管中極易看到,此外,由於馬的汗腺比較發達,在出汗時馬身先潮後濕,而對於栗色、棗紅色等毛發顏色與紅色相近的馬,出汗後身體局部的顏色則會顯得更加的鮮艷,給人以“流血”的視效錯覺,加之馬身上原有的一種寄生蟲也會使皮膚上出現類似血跡的紅斑,汗血馬由此得名。史書記載,漢武帝如願掠得汗血馬之後,沒過幾年就沒有出“汗血”的現象,可見,汗血寶馬真的存在。
漢武帝奪馬之心,路人皆知
漢武帝為什麼會發起對大宛國的這麼一場惡戰,眾人皆說是因為汗血馬。漢武帝處於對汗血馬的貪婪,命李廣利數次揮師討伐大宛國。眾人皆知,漢武帝好戰,又頗愛馬。經過瞭文景之治的西漢日益富強,至漢武帝時,國力強盛幾乎達到西漢的頂峰。自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對其他國傢與部落的瞭解也越來越多,為瞭統占更多土地,得到更多的稀世珍寶,漢武帝不惜以武力掠奪,而汗血寶馬據說能日行千裡且能耐寒暑,這樣的“天馬“是古代戰爭中絕好的討伐工具,有瞭汗血寶馬,西漢的騎兵和戰車必定能如虎添翼。我們都知道古代帝王覬覦他所知曉的每寸土地,包括土地上所有的糧食、珍寶,汗血寶馬亦是珍寶當然也逃漢武帝的視線。所以,漢武帝的奪馬之心,想必是路人皆知的。
汗血馬之爭,背後的隱情
論起大宛之戰的起因,很多人都說,系因漢武帝欲向大宛國買汗血馬,卻遭大宛國的拒絕並斬殺西漢使者,搶奪財物,才致使漢武帝派李廣利率軍討伐大宛國。而又因大宛國頑抗,李廣利數次無功而返,漢武帝恐遭其他附屬西漢的部落嘲笑或其對西漢朝廷有二心,數次下令攻打大宛國。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個樣子嗎?有統治周邊所有地區的野心的漢武帝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會為瞭使臣被殺覺得有辱國權而不惜多年征戰,大舉攻伐大宛國和未開城相迎的小國輪臺嗎?在我看來,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