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奸臣秦檜的親信何鑄為何位列五大賢臣

2016-08-13 15:33:32

北宋時期有五大賢臣,這五大賢臣是指是指周同、宗澤、韓世忠、梁紅玉和何鑄等人,前面四位相信讀者都耳熟能詳,無不欽服,那何鑄憑什麼也會躋身賢位呢?,況且,略通宋史的人應該知道,作為禦史臺諫官的何鑄本是秦檜的親信,雖有“風聞言事”的使命,更多的卻是秉承秦檜旨意,遂與奸黨交章彈劾嶽飛,說瞭嶽飛許多不實之詞,“乞速賜處分,俾就閑祠,以為不忠之戒”。可是,身為秦檜奸黨的何鑄是怎樣進入湯陰五賢祠的呢?

何鑄是怎樣進入湯陰五賢祠的呢?

且慢驚訝,《宋史》雖然說得簡略,卻還是能夠找到答案的。何鑄,字伯壽,餘杭人,政和五年進士,歷官州縣,後入京為官,不斷提升,直至拜禦史中丞,成為南宋大臣。皇帝趙構和奸相秦檜要除掉異己分子嶽飛,首先肩負審問使命的人就是何鑄,可見皇帝和奸相對他是多麼信任。然而就是這一提審,成就瞭他的賢臣之名。
紹興十一年(1141),何鑄時任禦史中丞,秦檜誣陷嶽飛下獄,命鑄主持審訊。何鑄是秦檜對金國主和的幹將,又是同一奸黨,所以他彈劾嶽飛也就再所難免瞭。
“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無左驗,鑄明其無辜。” 也就是說,嶽飛把衣服一撕,露出瞭背上的字,何鑄馬上明白嶽飛是冤枉的瞭。應該說,他本來就明白嶽飛是冤枉的才對,要不,他也不會在秦檜的唆使下與同黨交章彈劾嶽飛瞭。
接著聽瞭嶽飛的凜然陳詞,這才有如醍醐灌頂,幡然悔悟,頓覺前非瞭。再進一步推理,在對金國主和這一點上他同秦檜站在一起,卻不是一個賣國賊,他深知,正是因為有嶽飛這一班戰將,主和才有瞭根基,無論如何,嶽飛是不能死的。有瞭這一心理基礎,才會有他後來同秦檜的辯論。
何鑄將嶽飛的冤枉告訴瞭秦檜,秦檜不悅,說“此上意也”。何鑄大有豁出去的情緒,是“上意”也不行。他說:“鑄豈區區為一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一直辯得秦檜啞口無言。請註意他的辯詞邏輯,強敵當前,不能殺嶽飛這樣的大將,殺瞭他就失瞭軍心,於國傢不利。並且他還用瞭“無故”一詞。這就再明白不過瞭,他認為這是冤獄。
如果何鑄是個真正的奸臣,慢說他不會“明其辜”,就算“明其辜”瞭也不會冒著巨大風險去和秦檜辯論。他明明知道,同秦檜背道而馳的後果是不可想象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從這以後他就在趙構和秦檜面前失寵,不久秦檜準備將他流放嶺南,隻是因為趙構不同意,才“止謫徽州”。
何鑄是餘杭人,同湯陰縣八桿子都打不著,卻進瞭湯陰的五賢祠,享受一代又一代湯陰人的祭祀,原因就在這裡。也許是何鑄的大義感動瞭另一個審問官周三畏,當他們“明其辜”之後,就掛冠出走隱居深山瞭。
史書上對何鑄有這樣的評價:“鑄孝友廉儉。既貴,無屋可居,止寓佛寺。其辯嶽飛之冤,亦人所難。”至此,我們對何的看法就應該更全面些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