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39:20
從1950年起,梅貽琦先生在美國接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會的駐美機構——華美協進社的常務董事,繼續經營此款。1951年他組織臺灣清華大學在美學人研究,並贈臺灣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刊物。還曾經利用友人回大陸帶信給清華大學,願意用清華基金資助圖書、儀器,限於當時的形式而且友人將原信遺失,此事沒成。但解放初清華大學曾經陸續收到美國寄來的來源不明的學術期刊。1955年,梅貽琦先生由美抵臺,開始用清華大學基金籌辦“清華原子能研究所”今天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1960年梅貽琦先生患病住院,病床下一直有一個手提包,1962年梅貽琦先生逝世,此包由秘書封存,後約集眾人一同啟封,裡面收藏著清華基金的使用、收支的全部賬目。中美建交後清華的校長訪美曾經提及清華基金,但美以“此事純屬民間問題,美國政府不便過問為由”搪塞過去。不過據臺灣中央研究院統計在1970年清華基金賬面餘額為700餘萬美元,實際價格達900餘萬美元。現在每年仍將此基金的盈利撥付給臺灣新竹清華大學。中國圖書館基金(國立北平圖書館現在的中國國傢圖書館)原民國五年,前外交部總長陸徵祥擔任中國政治學會主席,由其出面向美駐華公使芮恩施提議,自庚款中提銀十萬兩作為基金,後交由中華教育基金會管理,至1970年將近二十萬美元。還要一些補助事業這裡就不詳細的敘述瞭。
據1937年2月10日《國民政府整理內外債委員會 關於整理外債情形報告書》統計美國的庚子賠款中國已還44061732美金,尚有9286413美金未還。此後由於沿海被日寇占領,關稅收入已無從談起,以關稅賠付庚子賠款大部取消。1940年開始國民政府宣佈停付庚子賠款,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英於1943年宣佈取消庚子賠款,不包括法國。
雖然美國的庚子賠款表明上沒有什麼條件,但實際上仍如前文提到的有將賠款存於美國銀行,基金會的董事必須有美籍人士參與等等。美國退還庚子賠款不僅有條件,且想利用此款,在條件外的交涉上讓步。如1909年英、法、德三國銀行團承辦粵漢鐵路時,美國欲參加一份,中國恐生枝節(怕引起列強間的紛爭)而拒絕,美國國務院於5月2日訓示北京公使館,利用未退的庚子賠款餘款,使中國答應美國的要求。美國所謂的退還中國庚子賠款有其更深遠的目的,第一次決定實行庚子賠款退還時,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提醒羅斯福總統:“哪一個國傢能夠成功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哪一個國傢就將因此而在精神與商業兩方面收獲最大的回報。如果美國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國的留學流,並使其壯大,那麼我們此時就能以最圓滿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那就是以知識和精神操縱中國領袖的方式。”“與軍旗相比,道義與精神將更有力地支配美國在商業上持久地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