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時地下組織冒充新四軍劫走大批銀元

2016-08-13 16:06:40

  早在1947年1月,黨中央決定調整蔣管區的黨組織系統,於1947年1月即成立瞭中共中央上海分局。領導成員由劉曉、劉長勝、錢瑛、劉少文組成。同年5月,為瞭加強與調整蔣管區黨的工作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中央上海分局改為中央上海局,“管轄長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一部分黨的組織與工作,並於必要時指導香港分局。”

  解放前的中共上海市委委員合影。前排左起:陸志仁、張本、張承宗、馬純古;後排左起:張祺、吳學謙、梅洛、馬飛海。

  領導成員由劉曉、劉長勝、錢瑛、劉少文組成,劉曉為書記,負責全面領導;劉長勝為副書記,著重負責對上海地下黨的領導;錢瑛負責對西南4省、湖南、武漢以及平津南系黨組織的領導;劉少文負責情報系統的工作。

  為瞭便於工作,劉曉讓人用20兩黃金頂下瞭馬立斯村(今重慶北路216弄52號)的房子,作為上海局開會碰頭的一個地點。此外,上海局機關還有幾處,使用時間最長的是江蘇路永樂村21號(今江蘇路389弄21號),1945年9月,劉長勝就指示地下黨員王辛南以私人名義予以租下,作為上海地下黨的秘密機關,後來成為上海分局、上海局的機關,直到上海解放。上海局的一些重要會議和活動都在此進行,除上海局4位領導成員外,張執一、張承宗也到這裡開會,討論內容多為中央指示、上海局勢、政策、策略、重大鬥爭等。

  愚谷村121號(今南京西路1892弄121號)的二樓也是上海局領導開會、商談工作的地方,劉曉、劉長勝、錢瑛、劉少文來開會時,手裡常常拿些糕點、玩具之類的禮物,裝作來此做客的樣子。新閘路來安坊5號(今新閘路1576弄5號)、愚園路81號、福履裡路福祿村(今建國西路384弄10號)等處均做過上海局的機關。其中建國西路的那處是國民黨國防部少將許彥飛的住宅。

  許彥飛二十年代在《湖南日報》任編輯時結識瞭龔飲冰(中共黨員),接受進步思想影響。後任上海《新聞報》記者、編輯。抗戰期間,龔飲冰負責上海秘密電臺與延安通訊聯系任務,將電臺遷至福祿村許彥飛傢中,報務員是李白。1942年9月15日深夜,日本憲兵偵破瞭電臺,李白夫婦被捕,經中共組織營救和許彥飛擔保獲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許彥飛任國民政府國防部新聞局少將主任秘書,以福祿村住宅掩護中共上海局朱志良夫婦機要譯電工作。

  上海解放前夕,劉長勝、張承宗等多次在這裡開會,劉長勝為躲避敵特追捕,住進此處。為配合渡江戰役,許彥飛利用國防部工作之便,搜集國民黨軍調動以及沿江和京、滬、杭的設防情報。經劉長勝、龔飲冰介紹,周恩來批準,許彥飛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947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成立,張承宗任書記,委員有張祺、張本、陸志仁、錢伯蓀。1948年,又增加瞭馬純古、吳學謙、梅洛、馬飛海為市委委員。中共上海市委主要是負責群眾運動。工委、職委、學委、教委、警委、婦委及科技黨組均屬中共上海市委領導,統戰、文化、情報、策反等方面的工作,主要仍由中央上海局領導。愚園路81號,是一幢沿街的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1946年到1949年,劉長勝一傢就住在二樓,三樓則是張承宗一傢居住。這裡不但是他們的住地,還是上海市委的機關所在地(現為劉長勝故居)。在這座平凡的小樓裡,他們召開會議,佈置工作,學習黨的文件,一起迎接上海解放。他們的夫人,則擔負瞭保存文件和傳遞情報的任務,每晚她們睡覺前,總要在床頭上放一盒火柴和一杯水,準備一有緊急情況,就將機密文件銷毀或者吞服。

  在全面調整組織形式的同時,中共上海市委相繼恢復或建立瞭一批以黨員為核心的秘密外圍組織:上海工人協會(工協)、上海職業界協會(職協)、上海教育協會(教協),把尚未具備入黨條件,對黨有一定認識,經過一段時間考驗的積極分子吸納到黨的外圍組織中,壯大革命力量。學生界沒有成立全市統一的外圍組織,各校以黨員為核心、組成瞭名稱不一的外圍團體。如: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新民主主義少年先鋒隊等等。這些外圍團體均成立瞭黨團。

  在全市黨組織機構實施全面調整的同時,中共上海市委按照中央關於在大城市的工人及學生中“應采取多吸收積極分子入黨的方針”的指示,抓緊進行發展新黨員的工作。在重要工廠、學校中,積極、謹慎地吸收瞭一批黨員。至上海解放前夕,全市共有地下黨員8665人。8千多名地下黨員加之數萬人的外圍組織積極分子形成瞭一支陣容堅強的隊伍,為配合解放軍解放上海提供瞭可靠的組織保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