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民黨的失敗張學良是怎麼評價的

2016-08-13 16:07:58

  近年來,筆者在整理張學良口述史料過程中發現,張學良圍繞這一話題從國共兩黨比較的角度談瞭許多看法,比許多人談得具體、生動、深刻,從中可以看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各自特點。

  張學良與蔣介石

  張學良雖然說自己的生命到36歲就結束瞭,但他從1925年認識孫中山起,就開始和國民黨打交道;從1934年任鄂豫皖“剿匪”副總司令開始,就和共產黨打仗,對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軍隊都有較深的瞭解。他和國共兩黨領袖人物也都有過較深的交往,支持過蔣介石也扣押過蔣介石,又和周恩來親密接觸過,直到晚年敬佩之情仍難以磨滅。正因張學良具有不同常人的經歷和地位,決定他談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有其特殊的價值和重要意義。國民黨缺乏信仰,共產黨甚至每個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主義

  歷史證明,一個信仰堅定的黨,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統一的思想,共同的目標使四面八方的人走到一起,統一的思想使走到一起的人從此不再分開,而且使更多的人不斷地被影響、吸納,從而使這個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而一個沒有共同目標和缺乏統一信仰的政黨終究是沒有前途的,它會使已經走到一起的人散向四面八方,即使它暫時是強大的,也會因共同目標的模糊和信仰的不統一而由大變小,由強變弱。張學良在分析國民黨打不過共產黨的原因時,對此有著深刻的論述。

  一是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缺乏統一的信仰。他說國民黨“打不過共產黨的原因,也就是沒有中心思想”。國民黨雖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義,也向他的黨員采取各種方法灌輸,而張學良認為:“所謂信仰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屬於自個兒的……信仰不是旁人給你加上的。”隻靠硬性灌輸是不能使黨員樹立起信仰的。

  二是沒有國傢思想。國民黨的軍隊沒有中心思想,那它靠什麼來維系呢?張學良指出,國民黨的軍隊靠“彼此的感情”維系。“彼此的感情並不是指兵啊,是指那軍官吶。兵都是招來、募來的。那勇敢點的,就是帶兵的,就是軍官。”“等於義氣用事,你是好漢,我就跟你,你不行瞭,我還可以跟別人。”國民黨的軍隊“都是自保,他投靠誰,也不是對誰傾心……換句話,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奶,誰就是娘。誰拉他一把,給他倆錢,給他個官,他就跑誰那去瞭。今天他幫著你,明天假如那邊給他拉一拉,他就跑那邊去瞭。”“根本沒有什麼國傢的思想。”所以國民黨軍隊,包括中央軍“都是雇傭兵,少數的人是團結的,多數人是雇傭兵,今天我可以在你這當兵,明天我也可以到別處去當兵。”

  三是蔣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唯我的利益獨尊。“人傢批評他(蔣介石),說他是買辦政治。他確實是這樣,投機,就是我能利用我就利用。你要說他有沒有中心思想?沒有的。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我怎麼能得這個權益,我就得。原來我對蔣先生很尊重的,後來就不尊重瞭,不尊重的原因因為他是完全的自我主義。他就是唯我的利益獨尊。”

  與國民黨正好相反的是共產黨,共產黨“完全是黨的主義,守著黨”,“共產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主義,所以他能成功……共產黨,紅軍,他們確實有他們的信仰,共產黨信仰他的主義。信仰就是力量啊。”

  張學良非常佩服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那所謂的二萬裡長征,幾萬裡長征,(紅軍士兵)被包圍,沒有吃的,那麼苦哇,可是他(們)還在一塊,被打散瞭,他(們)還回來。當然瞭,他(們)的領導是共產黨啊……那是共產黨成功瞭。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長途疲憊,還能擊敗東北軍,是值得深思的。”

  張學良經常和他部下討論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他的結論是:“主要是共產黨、紅軍信仰他的主義,甚至於每一個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主義,這是第一樣;二一樣,他們經歷瞭萬裡長征,剩下的這些人哪,可以說都是精華呀。也不光是他的官,他的兵也是這樣子。這可受不瞭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