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17:28
百團大戰是中國共產黨軍隊與日軍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正面交戰。在這場戰役中,由於我軍的武器裝備和戰士戰鬥力較差,歷經幾個月的交戰後傷亡慘重。那麼,在百團大戰中我軍和日軍的差距有多大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吧。
兵員素質:
抗戰前中國大約95%的士兵是文盲,而日本98%以上的士兵都是小學畢業。中國隻有不足10%的軍士接受過專門的軍官學校培訓或中學畢業,日本一半以上的軍官擁有大學或專科軍事學院的學歷。 這點在戰鬥中至關重要,戰士素質低下導致在戰鬥中的通訊,部隊協同能力十分低下。參軍前第一件事情事教士兵們左右如何區分!抗戰中,日軍都是優先炮擊,航空兵轟炸,士兵馬上潰退。難以組織特別是雜牌軍。上峰的命令一下,行軍到半路人都散瞭。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的兵力雖達一百多個團,但真正在編受過軍隊訓練的僅有二十幾個團,其他人員都是因憎恨日軍的“囚籠政策”而自發參與到百團大戰中來的。大部分人連槍和飛機都分不清,更不要奢望他們能百發百中,打擊敵人瞭。
補給差距
1840年,中國的很多重要的城市皆被日軍占領。我軍糧食補給上的來源在很大程度上被切斷。戰士們經常饑腸轆轆,餓得連槍都拿不穩。國民黨軍隊也遭受同樣的困頓,再加上國民黨軍隊腐敗之風盛行,更讓戰士們的日子異常艱難。而占據大部分城市的日軍,在城市內燒劫搶掠,迫使百姓向日軍繳納糧食和稅賦。在城市內又設有各種娛樂場所,日軍的生活補給非常豐厚。因此,更加鼓舞瞭他們侵華的士氣。
裝備差距
在百團大戰期間,我軍的最高端的武器就是德國產的槍械瞭,而一個德械師火力比德國陸軍一戰標準的步兵師都差得很多,中國的德械師戰鬥力很差,並且數量少之又少,哪怕是裝備最差的德械師,也不是在每個部隊內都有,全軍頂多30個。這30個才勉強算的上是像模像樣的師。
國民黨軍隊200萬陸軍,才擁有各種火炮800多門,其中有400門火炮是在1934年到1937年進口的。20個裝備最精良的德械師,其裝備也是德國淘汰下來的,不過就是1個師12門老款架退式75MM山炮,3000/4000隻中正,漢陽,毛瑟24式步槍,396挺機槍,44門迫擊炮。沒有現代化的汽車和其他運輸工具。國民黨軍隊其他師的裝備武器那就是五花八門瞭的都有,大部分是沒有野戰炮,隻有幾門迫擊炮,百來挺機槍,3.4000隻雜色步槍, 步槍質量就沒保證,射程近,也不是德國國防軍標準的K98。我軍當時幾乎也沒有什麼像樣150MM的重炮。跟國民黨軍裝備差一大截的共產黨軍隊就更不用說瞭,通用的武器就是少量的步槍和機關槍,甚至有很多自發參加戰鬥的戰士連一把槍都沒有,隻能拿著刀棍上陣。
而 日軍1個步兵聯隊的火力就可以頂國軍1個精銳的德械師。1個日本野戰步兵聯隊,有4--6門75MM山炮,4門速射炮,下面3個步兵大隊,還有6門70MM步兵炮,24挺重機槍,81挺輕機槍,81個擲彈筒。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有220壓制性火炮。(150MM的大約50門以上)南京日軍8個野戰師團,2個野戰重炮旅團 總之在上海一個步兵聯隊估計火力能頂中國版的德械師,整個百團大戰中,日軍先後出兵幾萬人增援,更是數次調動坦克和飛機參與戰鬥。
這樣裝備的國軍,在日軍的飛機轟炸和坦克的掃射下,如同倒地之木。也就是說,抗戰中打出驚人的傷亡比也就不足為怪瞭。不過值得贊揚的是我軍的頑強戰鬥精神。從抗戰開始到結束,沒有一支部隊投降,沒有一支部隊違反過上級命令,也沒有一支部隊被日軍徹底地從建制上消滅。他們都始終艱守住瞭陣地,直到命令他們撤,才撤下來瞭。我軍的所有戰士寧死也要守住陣地,即使陣地易手,也與敵人展開反復爭奪。這才有瞭娘子關、關傢垴等一系列打得艱苦異常、傷亡慘重的著名戰役。
以上就是對百團大戰中我軍和日軍差距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