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陰謀:虹橋機場事件 淞滬會戰的導火索

2016-08-13 16:20:14

  我趕到真如(滬西地名)的法醫研究所時,已經有兩個日本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和兩個穿西裝的日本人站在解剖室裡。手術臺上躺著一具屍體,背部有兩個小洞,顯然是手槍一類的兵器打的。法醫們每當工作告一段落時,四個日本人不約而同地總是搖搖頭,表示很不相信的樣子。一是死屍手臂上有被繩索捆綁的痕跡;二是此人是被駁殼槍打死的,而兩名日本軍人使用的都是小口徑勃朗寧手槍;三是此人蓬頭垢面,指甲過長,不像是軍人……

  日本人認為,這具屍體並非中國守兵。

  8月11日早晨,日方將大山勇夫、齋藤要藏的屍體和那輛被擊毀的汽車拖瞭回去。

  淞滬會戰的開啟

  8月11日下午4時,上海市政府、淞滬警備司令部、日本駐滬總領館、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就事件進行談判。

  由於察覺被打死的中國機場守兵有替身嫌疑,日方代表岡本季正態度強硬,要求中國方面撤軍,並“撤退各街道上一切防禦工事”。俞鴻鈞當場駁斥:“日本既先行破壞協定,中國軍隊行動有絕對自由。”

  此前,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已經下令,向上海增派軍艦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到8月12日止,調集淞滬的日艦已達30餘艘,海軍陸戰隊1.5萬之眾。

  俞鴻鈞稱:“日本一面贊同以外交方式解決本案,一面又增兵威脅,殊屬不合。”

  8月11日晚9時,蔣介石致電張治中,下令將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和補充旅推進至上海市區真如、閘北一線佈防,準備自衛。8月12日下午3時,應日方要求,淞滬停戰協定共同委員會會議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舉行,出席者除中日雙方外,尚有英、法、美、意四國代表。

  日方代表岡本季正聲稱:“今晨中國保安隊及正規軍隊已在近郊設置防禦工事,此種行動,違反停戰協定,應加以制止。”

  俞鴻鈞駁斥道:“虹橋事件發生後,日方曾一再表示以外交方式解決,但一面竟軍艦雲集,軍隊大增……我方秉承中央所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一貫政策,對僑居上海之各國僑民,仍當加以保護。”

  會議毫無結果而散。

  當晚,日本海軍陸戰隊已在楊樹浦、閘北、虹口一帶佈防。

  8月13日上午9時,日軍以坦克車一輛,掩護海軍陸戰隊士兵試探進攻閘北,在八字橋遭遇中國軍隊,中國軍隊立即予以還擊。淞滬會戰爆發。

  以上是小編就上海淞滬會戰的導火索虹橋機場事件一事做出的相關解說,由上述我們可知,日本侵略中國之心早已就是預謀已久之事,並不像他們在抗戰結束後期所以的那樣是偶然事件。好瞭,如您還想要瞭解更多與淞滬會戰或者是虹橋機場事件,敬請關註中國歷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