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痛的回憶:淞滬會戰最慘烈時十個人僅活倆

2016-08-13 16:20:23

  戰爭伴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死亡,可以說戰爭的結束是因為死的人得太多瞭,淞滬會戰是中國近代戰爭史中人們不可磨滅的回憶,它是抗戰八年中規模最大、時間最持久,死人最多的一場戰役,沒有之一。再也沒有一場會戰,能像淞滬會戰這樣打得驚天動地與扣人心弦。

  據悉,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死亡人數中十個人僅活倆,而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投入的人數多達七十萬,可想而知中方在這場戰爭中的死亡數量瞭,現在,小編將帶著大傢回到那個年代,看看我國在這場戰爭中體現的不屈的意志。


淞滬會戰戰場,一片狼藉,滿目瘡痍

  從抗戰老兵夏繼勛回憶中看淞滬會戰

  據參與淞滬會戰存活下來的老兵會夏繼勛回憶,在淞滬會戰中我軍的死亡人數是敵軍的十倍不止。而夏繼勛是誰呢?

  夏繼勛,,1914年出生,傢住濟南市槐蔭區南辛莊北街66號。為混口飯吃,夏繼勛於1933年參軍抗日。1937年,夏繼勛參加瞭抗戰中最慘烈的戰鬥——淞滬會戰。之後,夏繼勛被日軍俘虜,關押在南京直至抗戰勝利。夏繼勛是山東省內唯一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健在老兵,老人常說,比起他那些犧牲的戰友,自己已經很幸福瞭。

  夏繼勛還說,在淞滬會戰中我軍不論是在兵員、武器,還是戰鬥力都遠遠不敵日軍,他的戰友一個又一個的死在他的面前,這種看著戰友死在眼前的心情是常人所不能體會的。

  也是,事情沒發生在自己的眼前誰又能體會呢。雖說淞滬會戰時至今日也已遠離人們而去,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戰爭太過遙遠,但是,對於在這場戰爭中存活著的老兵來說,這是一場痛苦的回憶。


淞滬會戰中受難的民眾

  淞滬會戰守河,戰友就死眼前

  在淞滬會戰中,繼勛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十三師任重機槍手。機槍很沉,作戰時需要兩個人抬著去戰場。就是在這一年(1933年),我打瞭人生中的第一場仗。此後五年,我就跟隨大部隊轉戰各地,以一個步兵的身份戰鬥在前線。

  1937年,上海發生“八一三事變”,十三師請戰抗日。9月,十三師抵達上海,我們就參加瞭淞滬會戰。我們奉命守著一條河流,一守就得兩三天;日本人也在河對面防守。之後,雙方就開火瞭,那場仗我們打瞭很久,打得很慘。

  我20歲當兵打鬼子,現在100歲瞭,都80年瞭。唉,當時的戰鬥細節都記不得瞭,隻記得在上海打仗時,部隊死瞭很多人,我的戰友就在我面前被打死,最慘的時候,十個人裡就活瞭倆。

  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淞滬會戰後,我又跟著大部隊轉移到其他戰場。1943年,我們部隊撤退到湖北宜昌,作戰時,我一不小心被日軍俘虜,後來就一直被關在南京,放出來時抗戰已經勝利瞭。

  後來,我就在濟南第三磚瓦廠工作。“文革”時,我們一傢被下放到農村,在農村呆瞭十年。後來落實政策我又回到原單位,一直到我退休。

  比起犧牲的戰友,我已經很幸福瞭

  與身邊的老人相比,我身體還算硬朗。腿腳沒啥毛病,上樓下樓、散步遛彎都還行;就是耳朵背,半聾瞭。以前每天中午還去樓下散散步、下下棋,近幾年年紀越來越大、不大記事瞭,就不大出門瞭。

  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閨女65歲瞭,最小的孩子也51歲瞭。孩子們都很孝順,經常來看我,定期來給我收拾傢務,傢裡吃的用的從來沒短過。

  能活這麼大歲數,我覺得是我心態好,幾乎很少有生氣的時候。其實,能從戰場上活下來,還有啥不知足的?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已經很幸福瞭。

  我喜歡看報紙新聞,眼神兒不太好,我就用放大鏡看。早幾年,我還愛看看電視、聽聽廣播,最近幾年耳朵背瞭,隻能看看報紙。

  我年紀大瞭,往事記得不清,但看到電視裡的抗戰片,還會想起來當年的點點滴滴。以前,我經常指著電視跟孩子們講抗戰年代的事,電視上演的這些事發生在哪年哪月、是什麼戰役,我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慶幸的是,近幾年政府開始認可我們這批人。抗日60周年時,政府給我發瞭一枚“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勛章,這是我現有的唯一一枚勛章,我很珍惜。

  以上是小編據老兵的回憶中對淞滬會戰這場最為激烈的戰爭一事做出出的相關解說,如您還想要瞭解更多與淞滬會戰相關事件,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