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傢垴戰役:百團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場

2016-08-15 21:15:02

  關傢垴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整個百團大戰中最慘烈、最有爭議的一場惡戰。彭德懷將此次戰役視為他此生抗戰的四大敗戰之一。那麼,為什麼說關傢垴戰役是百團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場呢?這還得從岡崎大隊誤入黃崖洞說起。

  岡崎大隊誤入黃崖洞

  1940年10月,岡崎大隊接到命令沿山西省沁縣—西營—王傢峪路線東進。他們試圖尋找八路軍總部,施行“斬首”行動。25日,岡崎率500多人,繼續向東,沿桐裕河谷進入瞭黃崖洞。而此時的八路軍總部最強大的兵工廠正藏於黃崖洞。為瞭避免岡崎大隊發現並破壞兵工廠,彭德懷決定尋殲岡崎大隊。在經過瞭戰前會議之後,遂向日軍發起瞭攻擊。岡崎謙受為瞭抗擊八路軍,連夜率兵占領瞭關傢垴和與其鄰近的柳樹垴。

  關傢垴地形

  關傢垴是群嶺環抱中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一塊方圓幾百平方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斷崖陡壁,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僅有南坡較平緩,方便出入。

  從軍事地形上看,關傢垴可謂易守難攻之地。南坡上住著50餘戶關姓人傢,沿山壁修建瞭一孔連一孔的窯洞。南坡的對面是一個比關傢垴更高的山崗,叫柳樹垴,與關傢垴互為掎角,從柳樹垴上可以利用火力控制關傢垴的通路。日軍在占領關傢垴和與其鄰近的柳樹垴之後,迅速修築防禦工事,這使得關傢垴更加難以攻破。

  關傢垴戰役

  這是一場惡戰。彭德懷調集129師385旅和386旅主力、新編第10旅及決死一縱隊各一部,將岡崎大隊包圍在關傢垴高地,於10月30日凌晨4時發起總攻。彭德懷到距敵控制的垴頂僅500米處近距離觀察指揮。進攻關傢垴非常艱難,386旅772團在東北方向的攻擊,由於攻擊地形十分不利,能接近日軍陣地的隻有一條約1尺寬的小路,戰鬥打得異常殘酷。戰士們一次又一次地攻擊,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爬,反復與日軍短兵相接,傷亡極大。385旅769團從西北方向攻擊關傢垴。這一面,是一個約20米高的陡崖,快到崖頂的地方,有一個略凸出來的壕坎,上面又是一條30多米長的斜坡,一直通到關傢垴山頂日軍的前沿陣地。但很快就被日軍發覺,遂迅速用火力封鎖瞭斜坡。

  彭德懷下定決心要拿下關傢垴,遂不聽陳賡、劉伯承等人的勸告,堅持對關傢垴發起進攻,八路軍傷亡慘重。

  為解救被圍部隊,日軍派飛機輪番對八路軍進攻部隊進行轟炸掃射。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鏖戰兩晝夜,八路軍發起10次猛攻。31日下午,日軍又調集1500餘人,在10餘架飛機配合下,分兩路增援關傢垴。殲敵400餘人後,彭德懷下令撤出戰鬥。此役雖殲敵大部,但八路軍也遭受重大傷亡。

  關傢垴戰役的評論

  2005年,當時90歲高齡的李德生將軍回憶起關傢垴戰鬥,“慟哭不止,淚流滿面,久久不能說話”,隻是一個勁地說“太慘烈瞭!”彭德懷曾在回憶錄中稱,此戰為其一生中記憶深刻的四大敗仗之一。

  鄧小平和劉伯承則評論此戰,“實際上這一仗停止瞭敵一個大隊可以在根據地橫沖直撞的局面。”“打完這一仗,不知又有多少母親向我要兒子,又有多少妻子向我要丈夫?”這一仗也是劉伯承元帥一生都無法釋懷的戰鬥。

  據陳賡將軍回憶,我軍傷亡2000餘人(其中陣亡1000多人),日軍陣地遺屍280餘具,另外還有三大堆骨灰。日軍內部戰報則稱陣亡50人(指揮官岡崎謙長被擊斃),負傷99人。

  後來日軍突圍後,為瞭泄憤報復,大肆屠殺附近的居民。關傢垴成為瞭百團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場。

  以上就是對百團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場——關傢垴戰役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