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 少將張學良解釋為何逼蔣抗日

2016-08-15 21:27:37

  張學良說:“我同蔣介石的接觸很多,據我瞭解,隻要我們認真爭取,是可以把他團結到抗日陣線裡來的,問題是我們必須用最大的力量爭取,想盡一切辦法爭取。”

  周恩來笑瞭笑,說:“如果能夠把這樣一個力量爭取過來抗日救國,也是我們十分希望的。可是,他搞獨裁,搞法西斯,不要民主,看不到人民群眾抗日的雄厚力量。要用什麼辦法才能爭取過來呢?張先生知己知彼,可以多談一談。”

  張學良說:“蔣介石是有抗日的思想和打算的。日本人給他難堪,他也發過牢騷,心中憤恨。但他有個很錯誤很固定的看法,就是認為必須先消滅共產黨,才能抗日,因為共產黨的一切口號,一切行動,都是為瞭打倒他。他要是在前方抗日,他不放心,這就是他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根據。”

  聽瞭張學良這一番話後,周恩來站起身來,憤慨地揭露瞭蔣介石竊取革命勝利果實、背叛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勾結帝國主義、投降封建軍閥、血腥鎮壓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的累累罪行。在座的李克農和劉鼎都覺得痛快淋漓,張學良也很激動。

  周恩來稍稍停瞭停,說:“這些舊賬,我們不願意再算瞭。”張學良連忙說:“對,對。抗日是當前迫切的大事啊!”

  周恩來說:“我還是這句話:光讓步是不行的,讓步太多,會使不知足的人認為我們是軟弱可欺的。要讓步,還要鬥爭,才能達到真正的團結。”張學良聽後顯得十分興奮,他說:“周先生說得對,你們在外邊逼,我在裡邊勸,內外夾擊,一定可以把蔣介石扭轉過來的。”

  接下來,雙方針對停止內戰、聯合抗日有關問題進行開誠佈公、推心置腹的交談。談判進行瞭一個通宵,到次日凌晨4點才結束。經過這次會談,雙方達成瞭以下協議:一、南京政府必須改組,蔣介石的“安內攘外”政策必須取消,如果做不到,就另組國防政府,領導抗戰。二、停止內戰,先由紅軍、東北軍、西北軍組成抗日聯軍,造成抗日的既成局勢。三、紅軍主力取道綏遠開赴抗日前線,張學良把傅作義說通。四、東北軍的五十三軍,現在保定、石傢莊一帶,已經派黃顯聲為該軍副軍長,將接替萬福麟為軍長,可以配合冀綏方面的紅軍抗戰。五、張學良已經和新疆取得聯系,不日新疆代表張在善就可到達西安。必要時,與新疆盛世才、甘肅於學忠、寧夏馬鴻逵,在西北形成新、甘、陜、寧4省的抗日大聯合,對蔣介石施加壓力,迫其走上抗日道路。

  張學良對談判十分滿意,拿出自已的積蓄兩萬塊光洋和20萬法幣,資助紅軍作為抗日經費。分手時,張學良把他帶來的《申報》60年紀念印制的大地圖贈送給周恩來。這本大地圖是當時中國第一本比較精確的高等投影設色地圖,可輔助軍用。交給周恩來時說:“共同保衛中國!”

  4月13日,周恩來回到瓦窯堡。留在瓦窯堡的中共中央負責人立刻召開會議,聽取周恩來的報告。會議同意談判結果,並派劉鼎繼續去張學良處工作。

  4月15日,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東征前線的山西省永和縣趙傢溝村召開會議。會議聽取瞭周恩來關於在膚施與張學良會談情況的匯報,批準瞭膚施會談中雙方達成的各項協議。並對當前形勢進行瞭認真的分析,一致認為:“逼蔣抗日”或“聯蔣抗日”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值得采納的有理、有利、有節的政治主張。

  紅軍東征後所向披靡。蔣介石派瞭10萬大軍分兩路開入山西,支援閻錫山。為瞭顧全抗日大局,避免大規模內戰,趙傢溝村會議認為:我軍東征已取得瞭很大勝利,達到瞭預期的目的——打擊瞭敵人,發動瞭群眾,擴充瞭兵員,籌集瞭款項。為顧全抗日救國的大局,避免大規模的內戰爆發,黨中央斷然決定:將“渡河東證,抗日反蔣”的方針,改變為“回師西渡,逼蔣抗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