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衛戰發生在哪一年 誰指揮的?

2016-08-15 21:28:21

  自南京保衛戰後,我國的歷史上又再度出現一次大規模的保衛戰役。據悉,南京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那麼您知道桂林保衛戰發生在哪一年嗎?桂林保衛戰又是由誰指揮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桂林保衛戰發生在哪一年:

  桂林保衛戰從1944年10月28日日軍發動主攻至11月10日桂林淪陷而告終,僅戰鬥旬日,但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孤軍奮戰,英勇抗擊。被稱為“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

  桂林保衛戰是誰指揮的?

  年夏季,日寇大舉進軍湘南,在衡陽會戰後繼續進犯廣西。廣西抗日軍事指揮官在白崇禧的策劃下,導演出桂林“焦土抗戰”的慘史。

  當衡陽會戰時,第四戰區長官部召集瞭一次軍事會議,黃夢年亦參加瞭這次會議。會議決定:擬以第十六集團軍所轄三十一、四十六兩軍為守備桂林部隊;以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為桂林城防司令;桂林市除市政府、警察局留在城內協助守城,市民每戶留壯丁一人在傢看守財物外,其他各機關團體市民全部疏散,離開桂林城,以免作無謂的犧牲。
  會後即命韋雲淞到桂林成立城防司令部,籌劃桂林守備事宜,並調集三十一、四十六兩個軍到桂林構築守備防禦工事。韋雲淞領到城防工事費二千五百萬元,隻使用極少數的工事費構成野戰工事,大部城防工事費納入他的私囊。

  白崇禧當湖南抗日軍事緊張的時期,由重慶回到廣西。他認為第四戰區長官部所決定的以三十一、四十六兩個軍守備桂林的作戰計劃不恰當,並對這個作戰計劃有所改變:由三十一軍抽出一三一師、四十六軍抽出一七零師配屬七十九軍一個團及炮六團一個十五榴彈炮兵一連為守備桂林部隊,將四十六軍軍部及一七五師(師長甘成城是夏威的姨甥)、新十九師和三十一軍副軍長馮璜以及一三五師(師長顏僧武是他忠實走卒)、一八八師(師長海競強是白崇禧的外甥)調出瞭桂林。
  但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的戰鬥力最差,而一七零師(師長許高陽)又系全部新兵的後調師。計劃改變後,守城官兵都認為無異把他們送葬於桂林,憤憤不平;因此軍心渙散,士氣低落,紀律廢弛,逃亡日多。白崇禧又命柳慶師管區征集新兵補充桂林守城部隊,以未經訓練的補充兵馬上作戰。他下令守城期限為三個月,屯集三個月糧彈,但實際上所屯集的糧彈不足一個月之用。而當桂北軍事緊張時期,他就回重慶去瞭。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對白崇禧一意孤行、改變他的計劃,深為不滿,因而對桂林守備事宜也置諸不問。

  衡陽失陷後,張發奎即命令九十三軍在黃沙河構築防禦工事阻止敵人南進,掩護桂林市疏散及作戰準備。9月敵軍進至黃沙河,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放棄黃沙河退守大溶江,桂林呈現緊張狀態。陳牧農就下達緊急疏散命令,各機關團體紛紛搶占交通工具。市民無運輸工具者,丟掉財物,攜男抱女地向南逃難。桂林一時大紊亂,民怨沸騰。結果陳牧農被槍斃。

  桂林市原計劃留市政府、警察局在城內維持城內秩序,協助守備部隊作戰,每戶留壯丁一人在傢守備私人財物。誰知桂林緊急疏散時,桂林市長蘇新民、警察局長謝豐年(他們都是白的親信)向白崇禧請求疏散離城,白為瞭私情也批準瞭。

  因此市府、警察局、留戶壯丁,在疏散時都跑光瞭,桂林城內除守備部隊外,沒有其他機關存留。守城官兵,紀律廢弛,各人打各人的主意。如城防司令韋雲淞、軍長賀維珍、師長闞維雍、許高陽等,領得全軍三個月薪餉及主副食費到手,百分之九十付回傢裡,僅攜帶百分之十的經費入城,他們是準備桂林失守而發國難財的。下級官兵每晚四出,到民房去倒籠翻箱、搜尋財物,見雞殺雞,見狗當狗。把居民留在桂林的財物搶得精光。

  從以上文章我們知道桂林保衛戰發生在1944年,該戰爭是由白崇禧指揮的。想要瞭解更多的歷史資訊,敬請關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