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對日作戰常用戰術

2016-08-15 21:36:27

  八路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的主力軍,而抗日戰爭是現今為止我國的人們最熟悉的戰爭歷史,因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才得以解放,那麼,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對日軍的作戰是怎樣的呢?八路軍在針對抗日方面的部署與常用戰術如何?帶著疑問,請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八路軍在針對抗日方面的部署與常用戰術如何?

  在針對抗日戰爭中,我方采取的戰術部署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死局部抗戰,第二種是全面抗戰。而針對正兩種部署中對日軍采用的作戰方面也有所不同,據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的薩蘇說,在日軍眼中,八路軍是非常勇敢和講究戰術細節的。

  薩蘇,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圖書情報專業,薩蘇愛好文史,憑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便利,獨辟蹊徑,利用多年來在日本收集到的當年日方關於中日戰爭的照片、報道和相關書籍進行研究,並出版瞭多部研究成果,讓國內讀者有機會從對手的角度重新認識英勇善戰的八路軍戰士。

  八路軍對日作戰常用戰術:地雷戰

  薩蘇說,一位侵華日軍在其回憶錄中寫到,一次行軍中,電臺班9人被八路軍的地雷炸死。為什麼地雷會在此時炸響?日軍經過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八路軍是事先獲得情報,然後有計劃、有目的的選擇日軍必經之路上埋設地雷,而且地雷是離日軍二三十米的時候人為拉響的。他們認為,八路軍原本是想炸掉日軍隊伍中的騎兵和隊部,但由於引爆時間稍微晚瞭一點,才將走在隊部後面的電臺班9名日軍全面炸死。他們覺得八路軍用瞭極少的人力,卻對日軍造成重創,使地雷在防禦之外也能發揮主動攻擊的作用。

  薩蘇通過研究發現,在戰爭中日軍對八路軍的資料收集的非常詳細,他們甚至學習和研究冀中軍區領導人呂正操、程子華等人的講話,他們迫切想知道八路軍是如何征兵、發動群眾的。

  後來日軍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八路軍征兵靠的不是簡單的宣傳,也不是抓壯丁,更不是欺騙,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征兵宣傳體系。他們認為,八路軍首先是向老百姓宣傳愛國、抗日的道理,從中挑選勇敢者,然後讓他們在戰場外圍體會戰爭的殘酷(日軍稱為“聽槍聲”),之後,讓他們參與抬傷員等工作,懂得服從命令、強調組織性、紀律性,最後再讓他們摸槍、打仗,從而真正成為軍事和政治素質強、有榮譽感的戰士。薩蘇說,在日軍齋藤邦雄的回憶錄中他記錄瞭這樣一句話:他的中國朋友對他說,中國有句俗語“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現在好男都去當兵瞭,將來的天下一定是共產黨的。

  講座中,薩蘇還用在日本搜集到的照片等資料,講述瞭裝備簡陋的八路軍卻有打掉日軍飛機、炸掉日軍坦克、一次戰鬥殲滅日軍5300多人的驕人戰績,再一次證明八路軍確實是一支讓對手都尊敬的部隊。

  八路軍對日作戰常用戰術:遊擊戰

  不僅如此,當年國民黨當局污蔑共產黨軍隊在敵後“遊而不擊”和“坐大”,此說根本違背瞭戰爭基本規則,即隻有消滅敵人才能保存自己。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敵後開創根據地後,日軍自然感到後方受威脅,長期以在關內的約半數兵力進行“治安戰”,並以其特有毒辣實行瞭“鐵壁合圍,縱橫掃蕩”等戰術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敵後解放區通過粉碎一次次“掃蕩”,才能形成發展-縮小-再壯大的局面。

  侵華日軍總頭目、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對八路軍的評價便是“作戰勇敢,內部團結,隻是武器裝備太差”。上世紀90年代我在日本查過舊陸海軍檔案和戰史叢書,裡面有眾多“治安戰”的記載並感到對中共遊擊戰無奈的感嘆。事實證明,八路軍、新四軍隻有“抗”方能“大”,光“坐”豈能變“大”?

  近些年一些人對正面戰場上的22次會戰津津樂道,對共產黨的遊擊戰則持輕視態度。

  八路軍、新四軍在最艱苦的時期軍民一體打遊擊,華北敵後200餘縣提出的任務是一個縣一天打死一個鬼子,每月便能斃日軍6000人。對毛澤東提出的遊擊戰、持久戰的方針,習慣於正規戰的許多人曾不理解,卻能在抗戰中積小勝為大勝,將日軍拖得疲憊不堪。後來遊擊戰又在全球范圍的民族運動和小國抗擊超級大國時顯示瞭巨大威力,如今世界軍界也公認這一戰略戰術的高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