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的驚人真相:國民黨74師為什麼會全軍覆滅

2016-08-15 21:40:08

  千千萬萬解放區人民的無私支援在這其中也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解放區人民人力、物質的有力支援,使解放軍把絕大部分兵員放在作戰第一線,既保證瞭完成阻擊各路援軍的任務,又使得解放軍集中全力在不到三天就殲滅瞭74師。

  當時解放軍包括阻援部隊在內的9個縱隊彈藥、給養,主要依靠解放區百姓的支援。在一切為瞭前線、一切為瞭勝利的口號下,解放區人民開展瞭空前規模的支前運動,他們以驚人的毅力,保證瞭數十萬大軍的物資供應。數以萬計的大車、小車、擔子和擔架隊川流不息地奢向前線,送物資、救傷員。諸城、濱海、蒙山、沂中、膠南、吳橋等地組織瞭千百支運糧隊、擔架隊。運糧隊的獨輪車每車裝糧均在200斤以上。人民群眾自備幹糧,再餓也不動軍糧、自備蓑衣、席子,以備遇雨護糧。不論風雨陰晴,不怕敵機掃射,各地運糧隊幾乎沒有完不成任務的。擔架隊和護理隊則出入戰場,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在此戰役中,有7.6萬隨軍民工,15.4萬二線民工,69萬臨時民工參加支前。人民的支援鞏固和加強瞭解放軍在戰役中的優勢地位,對阻擋國民黨各路援軍及對整個戰役的勝利做出瞭重大貢獻。正如陳毅所說“戰爭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事實證明,像這樣規模巨大、人馬眾多的戰役,離開瞭人民群眾的無私援助,要取得戰役的徹底勝利是不可能的。

  其次,除從人力、物資上大力支援外,人民群眾還堅壁清野,開展遊擊戰,積極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地方武裝在國民黨援軍所到之處,莊莊放槍,處處埋雷,使國民黨軍隊無落腳之地。人民群眾在國民黨援軍進攻時,空室清野,疏散資財,埋藏糧食,並嚴密封鎖消息,使國民黨軍隊無法得到糧食和情報。戰役開始後,魯中、魯南、濱海地方武裝和遊擊隊,積極配合主力部隊阻擊援軍。魯中地方武裝訓練瞭1000多名爆破能手,組織瞭60多個爆炸破襲隊,帶著大批地雷分別在蒙陰、沂水、大汶口、新泰、青州等地配合主力作戰魯南地方武裝則向臨滋公路出擊,並斬斷瞭臨郯公路,不僅將魯中前線國民黨軍隊的大補給線切斷兩條,而且鉗制國民黨25師1個旅,64師兩個旅,20師1個旅,共4個旅不能增援孟良崮。

  可見,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要想阻擋住國民黨各路援軍的進攻,取得這場戰役的完全勝利,是難以想象的。

  張靈甫在孟良崮將計就計而佈下的“中心開花”戰術,並非毫無根據。所以不能實現,是因為他看到的隻是戰局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張靈甫久經戰陣,一向過於自信,認為74師是戰無不勝的“精銳部隊”,又處於居三島臨下的有利地形,各路援軍又比較靠近。但他卻忽視瞭國民黨軍隊自身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忘記瞭軍隊內部矛盾重重,不能協調作戰的通病,更沒有看到共產黨的將領們運籌帷幄、解放軍戰士頑強奮戰及其解放區廣大人民群眾對共產黨軍隊的無私支援。

  由此看來,74師的覆滅應該從該師被圍和被殲兩個方面考察。74師先是被圍,繼而被殲。被圍是華東野戰軍將領陳、粟運籌帷幄,精心指揮,創造並及時捕捉瞭戰機。但張靈甫在發現粟裕圍殲自己的意圖之後,完全可以並且有時間向周圍國民黨軍靠攏而跳出重圍,可他卻不及時突圍,反而主動被圍,則是幻想打個“中心開花”的大殲滅戰,實現國民黨軍圍殲華東野戰軍的目的。74師被殲,不是因張把軍隊拉上瞭山。74師的確在山上堅持瞭三天,達到瞭堅守兩天的目標,隻是由於援軍沒有在三天之內到位。而國民黨軍隊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除瞭自身的某些因素外,還因為解放軍阻援部隊的頑強奮戰和解放區人民的人力、物質、軍事上的大力支援。

  由此來看,國民黨74師被全部殲滅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

  第一:74師被圍

  被圍是華東野戰軍將領陳毅和粟裕對此次戰局的精心指揮,並且創造瞭絕佳的抓捕實際。但張靈甫在發現被圍後,卻不及時突圍,反而主動被圍,幻想來個中心開花的大殲滅戰,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74師被殲

  在孟良崮戰役的三天時間裡,國軍援軍並沒有準時到位,也是導致74師被圍剿的主要原因,也因為解放軍戰士們得到瞭解放區人民的大力支持。

  然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戰俘反水

  張靈甫曾經把漣水被俘共軍編入74師,這件事情也被蔣介石知道瞭,親自制止張靈甫這樣做,但被張立即駁回,硬是把他們編入瞭74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