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之戰:為何說井陘之戰影響瞭楚漢戰爭的走向?

2016-08-15 21:41:36

井陘之戰是公元204年,楚漢之爭的戰爭,此戰最終以漢軍勝利而終結,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也是此戰奠定瞭韓信的千古軍事奇才之稱。因此,人們對井陘之戰的評價是井陘之戰影響瞭楚漢戰爭的走向,是楚漢戰爭的最大的轉折點。為何人們對井陘之戰的評價如此之高呢?一起來看下吧。

為何說井陘之戰影響瞭楚漢戰爭的走向?

關於韓信背水一戰的經典戰例井陘之戰,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為無數風流志士所探討。期間有認為韓信背水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精神作用;有用李德哈特的“間接路線”來解釋韓信的騎兵襲營為關鍵;更有人認為韓信擺的背水之陣巧妙無雙;當然更多人都以為韓信此戰無疑完美的闡述瞭運用瞭中國哲學的奇正思想……
井陘之戰無疑為歷史的雲霧所掩蓋,使人忽略其關鍵部分,而這也是後世效仿者身敗名裂的主因。由於後世忽略其關鍵之處,一致人人無限拔高其地位,用它來闡述自己的完美戰術構想,這裡韓信成瞭一個歷史符號來迎合後人的寄托,此“韓信”以非彼“韓信”。井陘之戰影響瞭楚漢戰爭的走向首先要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說。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彭城擊敗劉邦,本來看漢軍勢大投靠劉邦的諸侯,看到劉邦戰敗紛紛脫離劉邦,這使得許多諸侯紛紛選擇中立,嚴重威脅漢軍側翼,為瞭擺脫這一不利局面,劉邦采納瞭張良等人的建議,制定瞭正面堅守、側翼發展、敵後襲擾的戰略方針。派漢軍開辟北方戰場,逐次殲滅黃河以北的割據勢力,向楚軍側背發展,就是這一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

井陘之戰的結局
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即消滅瞭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瞭聲勢和前提,並為東進擊齊鋪平瞭道路,從而造就瞭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戰役規模的戰爭,但卻有著戰略性質的地位。

此戰是決定魏趙二國歸屬哪一方

當時,劉邦起於秦地,項羽起於楚地,魏、趙都是戰國時期與秦楚並列的強國,此二國歸屬哪一方,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楚漢雙方的實力,漢軍滅趙,楚國爭奪趙國失敗,這是才楚漢戰爭的最大的轉折點、
項羽爭奪趙國失敗,司馬遷為瞭不影響項羽的英雄形像,項羽在漢二年六月至漢三年六月,整整一年內項羽的行蹤都沒有記載。
這就是為什麼司馬遷給讀者的感覺是項羽雖然“戰無不勝”但越打越弱,地盤越打越少的原因,不是項羽沒有敗仗,是司馬遷沒有記載而已。
與此同時, 井陘之戰還表現除瞭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

在井陘之戰中,雙方在作戰指揮上的得失高下是顯而易見的。韓信取得作戰勝利,關鍵在於他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制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孫子兵法·九地篇》)這一心理狀態,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瞭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精彩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