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41:16
開寶三年(970年)八月,南唐主李煜按照宋太祖的指示,讓臣下起草一封給南漢皇帝劉鋹的信,勸其對宋朝稱臣納貢,“歸款於中國”。讀畢來信,盛怒之下的劉鋹,除瞭囚禁信使,還給李煜寫瞭一封很不客氣的信,此事成瞭宋太祖發動對南漢戰爭的導火線。開寶三年九月初,早已整裝待發的宋朝將士開始進軍嶺南。
宋軍主要采取四個步驟完成摧毀南漢政權的任務。
第一步是集中兵力、重拳出擊。攻伐南漢的宋軍主帥、副帥是富有對南漢軍作戰經驗的潘美和尹崇珂。與不久前攻蜀稍有不同的是,潘美等沒有分兵幾路從不同地點攻擊嶺南,而是讓各路兵馬齊集賀州城下。
這種攻略也與嶺南地區以往的重大戰役差別很大。宋軍攻打南漢國以前,中原王朝對嶺南發動過多次戰爭,其中比較困難的有兩場。第一場是秦軍進兵嶺南,這是中原王朝首次大規模征服嶺南。第二場是漢武帝滅南越國,這場戰爭之所以比較困難,是因為中原王朝面對的是定都嶺南的王朝,這個政權是為瞭自己的生存而組織抵抗。
秦漢時期的兩場戰爭,北方軍隊都是分五路進入嶺南。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向嶺南進軍。“秦皇……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嶷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漢武帝發動對南越國的攻擊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24年)秋:“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出桂陽下湟水,樓船將軍楊仆出豫章下湞水,歸義越侯嚴為戈船將軍出零陵下離水,甲為下瀨將軍下蒼梧,……。越馳義侯遺別將巴蜀罪人發夜郎兵下牂柯江。咸會番禹。”
其次是迅速摧毀南漢國西部地區的重要防線。進入嶺南後,宋軍首先攻克賀州。宋軍於9月15日包圍賀州,賀州刺史陳守忠率領部隊固守城池,不肯投降。9月21日,潘美等設奇兵伏擊南漢皇帝派來增援賀州的伍彥柔部,敵軍“死者十七八,擒彥柔斬之,梟其首以示城中”。但賀州城內守軍仍不肯投降。隨軍轉運使王明帶領將士、民夫奮力前行,迅速逼近城門:“城中人大懼,遂開門以納王師”。在宋初嶺南戰爭中,賀州之戰算是比較有難度的。
第三步是摧毀嶺南東部重要防線。宋軍接著揮師東進,控制瞭連州(今廣東連縣)、韶州(今廣東韶關)、英州(今廣東英德)及雄州(今廣東南雄)。韶州是南漢的北部重鎮,又是都城興王府北面最重要的門戶。為保衛韶州,南漢都統李承渥領兵十餘萬,列陣於韶州城附近的蓮華峰山下。南漢將威武的大象列於陣前,每隻象背上坐著多名手執兵仗的士兵。這是嶺南地區傳統的作戰方式,它的優點在於可以壯軍威,體魄雄健的大象還可背負全副武裝的戰士殺入敵陣,並為其餘部隊開道。但宋軍破陣有方。
他們集中力量強勁的弩對準大象猛烈射擊。驚恐和負傷的大象失去控制,四散奔竄,掉頭逃跑的則踏入南漢軍隊的陣地。大象背上的戰士可憐無助地紛紛滾落下來。趁南漢軍陣腳大亂,宋軍發動猛攻,很快擊敗李承渥軍拿下韶州。這場決定南漢存亡的戰鬥,本應打得很艱苦,由於采取有針對性的戰術,宋軍迅速克敵制勝。開寶四年(971年)一月,雄州、英州相繼易手,南漢北部防線全線崩潰。
宋軍的第四步,也就是最後一個步驟,便是大舉南下,直搗南漢巢穴。開寶四年一月,宋軍來到距番禺僅100多裡的馬逕與南漢軍對陣,這是南漢王朝組織的最後一次抵抗。南漢軍在此部署6萬將士,領兵的是宮女梁鸞真的養子郭崇嶽和大將植廷曉。南漢軍用竹木修起“柵頭”,用以護衛營地和阻擋宋軍。宋軍則在馬徑的雙女山上屯兵,居高臨下俯視郭崇嶽部。宋軍頻頻派出遊騎出陣挑戰。郭崇嶽本無將才,所率又多為來自韶州和英州沒有絲毫鬥志的殘兵敗將,一直堅壁自守不肯應戰,日夜乞求神靈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