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為何東征?論述周公東征的原因及結果

2016-08-15 21:42:15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制作禮樂。周武王死後,成王繼位,時年13歲,周公就輔助成王理政。可是,就在這是發生瞭周公東征事件,那麼,周公為何東征?周公東征的原因是什麼?

周公為何東征?

周滅商後三年後(約前1043年),周武王病逝,其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攝政,代成王攝理國事。管叔因企圖繼承王位,對周公旦攝政極為不滿,於是散佈流言,並煽動蔡叔、霍叔,慫恿武庚及東方諸方國,說周公欲謀害武王,竊取王位。武庚見有機可乘,便與管、蔡串通起來,在周成王元年(約前1042年)秋季,聯合東方舊屬國奄(今山東曲阜舊城東)、蒲姑(又作薄姑,今山東博興東南)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叛亂勢力遍及今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
周公旦面對來自內外兩方面的敵對勢力,多方權衡,決定興師東征。

關於周公東征的結果

周公東征持續瞭三年,終於平定瞭管叔、蔡叔、武庚聯合的武裝叛亂。蔡叔死瞭以後,周公聽到蔡叔的兒子胡品德高尚,為人善良,便提拔他作魯國卿士。胡把魯國治理得很好,周公又把他封到新蔡。周公討平管、蔡之後,乘勝東進,消滅瞭參加叛亂的五十多個小國,把周朝的統治地區延伸到東部沿海地區。
周公東征象疾風驟雨席卷瞭大河下遊,攪動瞭原有民族部落的格局。徐國一部分逃到江南(今江西);一部分東夷被趕到淮河流域;嬴姓西遷;楚國逃到丹水流域。這造成瞭民族大遷徙大融合。
東征的戰鬥是殘酷而激烈的,戰士們跟著周公東征,斧子砍出瞭缺口,縱使飽經戰鬥的苦楚,能夠生還是很幸運的瞭 。東征的戰士思念傢鄉,一旦解甲歸田,心中充滿瞭種種遐想,《詩經·豳風·東山》,就是這種心理的生動寫照。再也不是內外交困,戰鬥之前的那種“風雨所飄搖,予唯音噍噍”的局面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