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的洛陽兵變:有人歡喜有人憂

2016-08-15 21:42:41

  什麼是洛陽兵變?洛陽兵變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國的一場兵變。這場兵變過後,後梁便被後唐取代。這場兵變因朱友珪而起,因為他的朱溫沒有傳位於他於是在一念之間把朱溫殺害。盡管朱友珪稱帝瞭,但還是有群臣不服。對朱溫去世秘不發喪,矯詔監國,令均王朱友貞殺友文。

  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貞見狀趁勢起兵,與掌握重兵的楊師厚擊禁軍。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貞兵至洛陽。,數千禁軍倒戈,突入宮中。朱友珪見大勢已去,與妻子張氏一起自殺。朱友貞返回開封即皇帝位,是為梁末帝。朱梁王朝在晉軍壓境之際,同室操戈,逐使國力日衰,不久便為後唐取代。

  洛陽病變,為什麼說有人歡喜有人憂?

  李密的捷報一封接一封地飛到瞭東都。皇泰主和他的大臣們高興得合不攏嘴。

  隻有王世充一個人不高興,他憤憤地對對自己的部下說:“元文都等人都隻是些光會動嘴皮子、耍筆桿子的刀筆吏。咱們怎麼能和李密講和呢?你們想啊,我們與他們打瞭這麼多年,殺瞭他們那麼多的人,他們也殺瞭我們很多人。這樣的仇恨比大海都深,怎麼能夠化解得開呢?!”

  是啊,是啊,眾將都有同感,無數疊加的血債,豈是一朝就能化解得瞭的呢?

  “兄弟們,現在的情況可有些不對勁兒啊!李密屢戰屢勝,已經逐漸贏得瞭陛下的好感。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李密會得到天下。到那個時候,我們這些人恐怕就死無葬身之地瞭。”

  也就是王世充,尋常人誰能想這麼遠啊?眾人聽瞭他的話,都驚出瞭一身冷汗。大傢紛紛表示,就聽主帥你的,你說怎麼辦,兄弟們就怎麼辦。王世充暗自竊喜,

  但他畢竟還是低估瞭元文都。沒錯,元文都確實是個刀筆吏。但是,要知道,刀筆吏不光會玩兒筆,也會玩兒刀。元文都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絕不是偶然的。王世充在軍中蠱惑人心的消息很快就傳到瞭元文都等人的耳朵當中。元文都、盧楚、皇甫無逸三人非常不滿。尤其是元文都,他當機立斷,決定做掉王世充。

  找誰來辦這件事兒呢?元文都看中瞭一個人,光祿大夫段達。

  論資歷,段達其實比元文都還要老。楊堅還沒當皇帝的時候,段達就在追隨他瞭。隋朝建立以後,段達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因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有功,而被擢升為儀同三司。到瞭阿廣當政的時候,段達又因征討吐谷渾有功,封光祿大夫。在王世充到來之前,東都方面操持軍務的主要就是老將段達。

  元文都之所以會看上段達,原因有二: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段達也是越王的老班底,元文都認為他絕不會和王世充這樣的外來戶穿一條褲子;

  其次,段達手中握有部分兵權;

  所以,元文都就把誅殺王世充的計劃原原本本地告訴瞭段達。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元文都親手把一根杠桿交到瞭段達的手上。憑借著這條杠桿,段達既可以撬動王世充,也可以撬動元文都。當然,元文都也曾想過,段達有可能會反過來撬自己。不過,他覺得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微小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正是這點忽略,成全瞭段達,挽救瞭王世充,同時也為他自己找到瞭一條死路。世間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隻因失之毫厘,便功虧一簣。

  他覺得段達和他是一夥兒的,但人傢段達可不這麼想。一幫沒有半點兒兵權的文臣,居然想對手握東都兵馬大權的王世充下手,這不是純屬扯淡嘛!其實,段達早就發現瞭,王世充和元文都之間有矛盾,他本不想卷入派系之間的爭鬥,但形勢如此,由不得他不做選擇瞭。

  選誰呢?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王世充瞭。想到此處,段達再無猶豫,叫來自己的女婿張志。是夜,段達府門前燈火輝煌依舊。然而,在朦朧的夜色中,一條人影卻自昏暗的後門悄然而出,跨上駿馬,向著含嘉城疾馳而去……

  王世充手捂著心臟,才勉強聽完瞭張志的匯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千算萬算,始終是漏瞭一環。他沒有想到自己在軍隊當中扇陰風、點鬼火的消息這麼快就傳到瞭元文都的耳中,更沒有想到元文都居然這麼直接、這麼狠辣,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打算瞭結自己。你大爺的,好歹也是同事嘛!上次朝堂點名你沒來,還是我幫你答得到呢!好啊,既然你們不仁,也就休要怪我不義瞭。王世充眼中的殺氣越來越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