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42:48
自從響應王仙芝聚眾起義後,黃巢的起義軍縱橫大江南北,幾乎打遍全國,起義軍先後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屢屢突破唐軍防線,占領瞭很多地區。但黃巢的起義軍始終是流動作戰,在占領瞭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瞭,黃巢從來沒有建立一個真正的農民起義根據地,這是黃巢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後來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沒有建立根據地,黃巢的起義軍隻能打到哪裡就住在哪裡、吃在哪裡,後勤供給和兵源補充都很成問題。黃巢實在沒有辦法時,隻好放縱士卒搶掠百姓,這樣做雖然能解一時之困,但失去瞭民心,也失去瞭人民的支持。沒有廣大民眾的支持,起義怎麼可能成功呢?另外,因為沒有根據地,黃巢在撤離長安後進退失據,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隻能靠攻城略地來補充實力,繼續進行流動作戰。起義軍戰鬥力雖強,但不可能每戰必勝,一旦戰敗隻能狼狽逃竄。當起義軍近三百日攻不下陳州時,軍中糧盡,黃巢手下將士“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並骨食之”。但這種殘忍的行為並不能挽回起義軍失敗的命運,隻會加速其滅亡。
毛澤東曾深入研究過歷代農民起義,反復閱讀陳勝、吳廣、張角、王仙芝、黃巢、李自成等人的傳記。他從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就特別強調與“流寇”思想作鬥爭。他說:“應當認識,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又強調:“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隻有徹底地克服瞭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持的遊擊戰爭。”
黃巢失敗原因之二:占領長安後不思進取
公元880年黃巢占領長安後,以為起義已成功,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沒有及時追趕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沒有趁熱打鐵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結果沒過多義就被已喘過氣來的唐王朝打敗。
當時留在關中的唐中央禁軍尚有數萬人,黃巢不僅沒有派軍消滅他們,還給瞭他們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因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黃巢對他們放松瞭警惕。鄭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系,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共同抗拒起義軍,成為黃巢的大敵。
因起義軍殺死所有在長安的唐朝宗室,處死瞭一些隱匿不降和假投降的唐朝官吏,長安附近的豪強怕被處死,紛紛逃往深山中結寨自保,把糧食收藏起來。這樣,起義軍的主力就被壓縮在長安附近的狹小地區裡,糧食供應困難,將士們甚至剝樹皮吃。黃巢派使者出城到各地調發糧食,前後派瞭數百人,使“吏民不勝其苦”。唐將王重榮本已投降黃巢,因黃巢不斷派使者催糧催財而十分氣憤,他說:“始吾屈節以紓軍府之患,今調財不已,又將征兵,吾亡無日矣!不如發兵拒之。”其將佐皆同意他的意見,於是把黃巢派來的使者全都殺瞭,並派兵搶瞭黃巢四十餘艘裝滿糧食的補給船,迫使缺兵缺糧的起義軍離開長安。
歷史學傢黃仁宇說:“他(黃巢)於公元880年入西安,據說他擁有兵眾60萬人,西安也被他占領瞭兩年多。起先他還企圖爭取一般市民,可是一入國都,黃巢被自己所設的陷阱困住,從此失去流動性,於是被忠於唐室的幾個部隊集中攻擊,對方也有突厥語系的部隊。黃的給養既成問題,他就更大開殺戒,因之他和居民的關系日益惡化。”缺糧缺兵的起義軍被人民視為仇敵,除撤離長安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