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統一戰爭:李世民給李淵什麼建議?

2016-08-15 21:42:56

  隋朝在農民起義戰爭的沖擊下四分五裂,貴族、官吏、豪強地主紛紛擁兵割據。隋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反隋,奪取都城長安,於隋大業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稱帝,建立唐朝。

  當時,主要割據勢力有:薛舉、李軌、劉武周、梁師都、王世充、蕭銑、林士弘、竇建德、杜伏威等。李淵為瞭統一全國,采取瞭先固關中,東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鞏固關中。關中是全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又有關河之險,可攻可守。李淵一面采取措施爭取民心,一面派兵擴大領地,先後攻占南陽、安陸、荊襄等地。

  李淵在關中站穩腳跟後,首先對威脅關中的薛舉、李軌和劉武周采取武力征討與分化瓦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各個擊破。 薛舉據有隴西之地,擁兵 13萬,自稱秦帝,早與李淵爭奪關中,未得逞。唐武德元年七月,薛舉派兵大敗唐軍於淺水原,正欲攻占長安時,突然暴卒。其子薛仁杲(搞)繼位。李淵乘機派使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封李軌為涼王,以孤立薛仁果,同時派李世民率軍進攻薛仁杲軍。唐軍采取堅壁疲敵戰法,在淺水原一舉殲敵 10萬之眾, 迫使薛仁杲投降,唐占隴西地。二年二月,李淵又派使聯絡吐谷渾擊李軌,策反其大臣安修仁發兵攻城,擒李軌,唐又占河西五郡。這時,馬邑 (今山西朔縣) 劉武周發兵南下,連敗唐軍,二年九月攻占太原,繼派大將宋金剛揮軍南下,關中大震。

  李淵在鞏固關中後,於三年七月派李世民率軍 10萬攻王世充。同時派李建成、唐儉等保障其側翼安全。李世民鑒於洛陽城堅,王世充兵強,在攻克慈澗(今洛陽西)後,即分兵阻斷其南北救援道路,自率主力屯於北邙(芒,今洛陽北)包圍洛陽。同時派兵攻占洛陽外圍要地,河南各郡縣紛紛降唐。王世充幾次突圍,均被唐軍擊回。王世充派人向竇建德求救。時,竇建德已在河北稱夏王,他怕鄭亡夏更加孤立,難以對抗唐軍,遂親率 10萬大軍救援洛陽, 結果被李世民阻於虎牢前進不得。四年十月,李世民誘竇軍出戰,結果竇建德中槍落馬被俘,全軍潰散。

  李世民回師洛陽,迫王世充投降。竇建德部將劉黑闊再次起兵失敗,後引突原兵返回河北,一度恢復瞭失地,但不久兵敗被殺。這時,唐王朝控制瞭黃河流域,取得瞭河南、河北的統治權。平定江南。 盤踞江陵的梁帝蕭銑, 擁兵40萬,是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但其心胸狹窄,多疑,濫殺功臣,深怕部將恃功不能控制,借口營農把兵員解散還鄉,隻留宿衛數千人,將士離心離德。四年九月,李淵乘機派李孝恭、李靖利用長江水漲,率軍進攻江陵。唐軍順江而下,大敗蕭銑勇將文士弘於清江,直逼江陵。蕭銑大懼,臨時征兵又來不及,急命宿衛軍出戰,結果大敗而回。無奈,隻得出降。

  接著,唐軍又擊敗在庭州 (今江西贛州西南) 稱楚帝的農民領袖林士弘,使唐占據瞭長江中遊及嶺南地。江淮農民起義軍首領杜伏威、輔公拓先後降唐。後輔公拓又圖再起,在丹陽(今南京)自稱宋帝。李淵派軍討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敗宋軍,直撲丹陽。輔公拓棄城東走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後被俘殺。至此,唐朝除朔方梁師都依靠突厥勢力未平外,基本統一全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