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2:51:10
所謂 “成熟模式圖”(maturity continuum),即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為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依 賴(dependence)期:圍繞著“你”這個觀念——你照顧我;你為我的成敗得失負責;事情若有差錯,我便怪罪於你。獨立 (independence)期:著眼於“我”的觀念——我可以自立;我為自己負責;我可以自由選擇。互賴 (interdependence)期:從“我們”的觀念出發——我們可以自主、合作、統合綜效,共創偉大前程。依賴心重的人,靠別人來完成願望;獨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賴的人,群策群力以達成功。
如果生理上無法自立,例如身體有殘缺,便 需要別人的幫助。假使情感不能獨立,價值觀與安全感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一旦無法取悅別人,個人便失去價值。若是知識上無法獨立,就得依賴旁人代為思考, 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
相反地,生理上獨立的人可以暢所欲為;心智上獨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抽象思考、創造、分析、組織與表 達的能力;情感上獨立的人能夠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毀譽。
由此可見,獨立比依賴成熟得多,不過獨立並非個人成長的極致。隻可惜當前 的社會價值觀將獨立奉為圭臬,大多數勵志修身的書籍與文章都過分強調獨立,仿佛溝通、團隊精神並不重要。其實這多半是對依賴觀念的矯枉過正,為避免受制於 人而反抗。
七習慣的簡要定義與構架
習慣一: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的環境來下決定。發揮 瞭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是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隊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 決定。
習慣二:以始為終(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 先是在腦海裡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
個人,傢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是,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註與自己最 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傢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願景的最好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瞭所有其他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 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習慣三:要事第一(Put Frist Thing First)
要 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和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和 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 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傢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 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 (Seek Fri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當我們舍棄回答心,改以瞭解新去 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加彼此的關系。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順暢自然。知彼 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和綜效(Synergize)
統和綜效談的 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 許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實現1+1>2的成果。
習慣七: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瞭其他六個習慣的實 施效率。
兩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