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4:01
今天,給大傢分享一篇比較長的文章,感覺它更像一本書,一本還沒有寫完的書。俺在 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似乎被觸瞭電,一會兒嘆息,一會兒狂笑,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中間還到外面透瞭幾次氣。或許俺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而文章仿佛就 是寫給我看的一樣,現實到讓人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做過的一切。文中有些觀點帶有偏激成分,還請自行過濾、批判!(註:文章比較長,請在右上角選擇“中”或“大”字體進行閱讀,別把眼睛看累瞭!)
為自己鋪路(寫給傢庭條件一般的青年和少年)
總 說
“學好數理化,不如一個好爸爸。在中國是這樣,在美國也是這樣。”我的初中政治老師站在講臺上說著,聲音裡帶著三分譏諷、三分怨忿甚至是三分義憤。我完全 理解他的話,不然我不會今天還記得。但我又沒有完全理解他的話,不然我不會今天才想起來,才大徹大悟而不是在之前求學的若幹年就能經常想起來。
學校主要是以學習成績論地位的,再加上一些學生活動也就把人定瞭位,傢庭的力量體現不大,所以我們常常在走上社會之後才對這一點有深刻感觸。正如我和原來 我班的狀元在討論我與他如今的處境,以及其他一些原本並不努力但因傢庭底子好,父母權力大而獲得良好處境的同學作對比時總難免唏噓感慨。
感慨過後就得思考,不然就白感慨瞭。思考的目的是挖掘根源並尋找解決辦法,不然就白思考瞭。如果你正是這樣一位傢庭條件一般的青年或少年,例如你的父母是 農民、工人,或者普通的職員、低層的幹部,看看我們這些年來總結的精華一定大有裨益。即使你的傢庭條件良好,隻要你的父母不是極優秀、有相當地位的人,看 看本書也有一定的幫助。而且,越早明白這些事越好。
傢庭條件一般給我們帶來瞭什麼
金錢的 匱乏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衣食住行都和條件好的傢庭有明顯差距。而且退一步講,就算我們不和人傢比吃比穿,人傢以金錢換來的優勢就足以讓我們幹瞪眼的。我是學習 很努力的,尤其到瞭高三幾乎沒有一天睡覺超過8小時,更別說娛樂休假瞭。當然智力因素擺在這兒,咱也不是華羅庚陳景潤,就是熬白瞭頭發也不一定能沖擊個狀 元什麼的,但是從偏遠的西北地區(錄取名額少,好專業比例低)考上浙大也算不錯的成績瞭,何況又是女生學理工,不容易的,地球人都知道。就在我們忙著考試 和報志願的時候,我的一個同學沒有參加高考,直接花錢去美國讀本科瞭。我們那時候出國度門課還不像現在這樣普遍,那是屬於非常時尚和奢侈的事情。她的老爸 是屬於既有文化,又趕上瞭潮流而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在我們當地買著最好的樓盤。她托老爸的福,吃的用的東西都是非常讓人驚嘆的物品,用那句話說叫“隻揀 貴的,不揀對的”。想想當年我還並不羨慕人傢,因為我的成績好,而她並不用功,成績也是在班上四十名開外。所以在學校這片小地方,她的江湖地位是無論如何 也趕不上我的。而物質享受嘛,更是絲毫誘惑不瞭我這樣意志堅定、黨性十足的人的。可當我大學畢業辛辛苦苦幹起銷售的時候,人傢已經讀瞭美國的金融學碩士, 然後進入渣打銀行的核心部門瞭。要知道,從國內申請出國讀金融專業就有難度,而進渣打銀行這樣的地方就連我們名校的畢業生都不一定有機會。當我還在聽著磁 帶拼命學英語的時候,人傢拿起電話和老外呱呱呱就是一頓說。語速那叫一個快呀,整個就是一托福聽力。如今我不得不羨慕瞭,人傢老爸的錢是沒白花。
工作中差異更大瞭。一些傢在農村的朋友,畢業瞭就得往傢寄錢,換個工作也是瞻前顧後生怕接續不上換房貸。大傢要都這樣也就罷瞭,隻是人一比人,就要氣死人 瞭。像我一個熟人,30多歲,打從大學畢業就沒上過班,老爸給創業資金,他自己找幾個項目,這個不行做做那個,就算幹不成驚天動地的大事,幹個幾十人的小 公司也足以過得不錯瞭。
由於金錢的匱乏,可能我們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無法用錢為自己開路,甚至社交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我朋友傢裡負擔重,老婆沒工作,父母在農村,兒子上瞭大學 一個月才給500塊錢。同學過個生日這孩子連湊個份子給同學買蛋糕的錢都沒有,不能不說是一定程度上影響瞭和同學的融洽關系。雖然我們並不鼓勵學生鋪張浪 費,但一種氣氛一旦形成你個人想超越它脫離它恐怕有一定難度,何況傢庭條件好的孩子並不一定會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想,往往他們想的是“大爺你咋這麼摳 nia?”(小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