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7:06
企業人要具備的精神和心態——比別人更愛學生
中國在外做的教育,為什麼新東方做的最大,這也是人的原因,我今天從兩個方面給大傢講述,第一,新東方的成長歷程,從新東方的成長,我是如何把這些度過去的。第二,我覺得做企業的人要具備的精神和心態,這種精神和心態會直接倒致你的企業是做成功還是失敗。
第一個,新東方的成長歷程我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講吧,中國的企業發展歷程都要經過四個階段:夫妻店、合夥制、股份化改造、國際化股份改造。當初我從北大 出來後,並沒有直接做新東方,當時很多同學問我大學畢業後如何創業?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問題隻有比爾蓋茨才有資格問,為什麼學生不要問。創業有兩個必需的基 本條件,第一,創業條件,自己擁有經驗,工作經驗,老板的經驗,這個行業的經驗,與人際關系的經驗。第二個事業的確定,大部分人創業有個浮躁心態,他們隻 想要做一件事情,而並不想這件事到底符不符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本人對這件事情是不會熱愛,對社會有沒有好處。如果這兩條沒有的話,創業失敗會比較多。
對我來說,我在創新東方有準備的,我在北大當瞭六年的老師,畢竟我在北大的經驗有瞭,我上課得到瞭學生的認可,第一,教學能力。第二,在外面辦培訓班 的經歷,我在外面自己辦的沒有,但幫別人辦,就是因為我幫別人辦,所以北大處分瞭我,因為我的參與影響瞭北京招生,經濟收入,給予我一級處分,後來,就是 因為這個處分,不但沒有減少我對北大的熱愛,即使當時處分我的人也成瞭我恩人之一,當初從北大出來是要下決心的,但最後下決定的是北大的處分,幫我下瞭決 心,這個處分雖然有點過處,但才會使今天我的成就。從北大出來,沒有強大的辦學,我繼續參加瞭培訓,我想出國,我得出國,在給別人幹的同是在想,我如果辦 這樣一個機構我一定會成功,因為我比別人更愛學生,隻憑這一點,就能幹事,我們從核心點表明,你得對自己的員工、老師、招聘來的管理者是否比外面要好,這 就是核心問題。比如獎勵制度,關鍵是你做到的不管是哪步,這個企業的大部分人在你這工作一定比在外面享受的兩種待遇更加好。一、金錢上的待遇。雖然短時間 內沒有,不管做什麼事,有錢當場獎勵,沒錢要許一個未來,這要看個人有沒有魅力,這需要有很強大的說服力。當初我的員工和老師相信瞭,新東方的未來會越來 越好,這也就是勞動股份制,其實也不是當時分錢的。我把握著所有權,可能你會賺的錢比我多,但我會讓你幹下去。
第二、讓人給予成長空間與情感的滿足空間。如果一個人在你工作崗位上沒有成長的空間得不到進步,他也會自己走的。老板最怕用這種態度,我給你工資你就 得給我幹,把人當作動物幹,這是很多老板所犯的錯誤,那這老板就少瞭情感的關懷。在西方,老板辭員工前一個月會告訴他,員工會很欣然接受,然後用這個月的 時間好好把工作轉接瞭,這西方職業工作心態。但中國不是這樣,但新東方,會說你被辭退瞭,你明天不用來上班瞭,然後後一個月工資你還可以拿。當下個員工是 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時候卻沒有職業心態,你要迎合員工心理不能讓員工迎合你的心理,要讓員工感覺到老板不管在什麼事情上都很關懷我們。你必需把事情說圓瞭, 要把這件事找出意義,任何事對社會都是有意義的,比如造紙。這就存在企業存在著道德基礎,比如我開新東方,我承諾瞭新東方的第一年我一分錢沒拿賺的錢全給 老師瞭。我當時采取的是哪怕我把原來掙的錢拿出來,我把我新東方的老師工資開的比外面老師高出100%,滿足瞭他們的期待,讓他們感覺到跟著我一定越做越 大,最後也證明瞭,學校一點點就在長大,這點個人魅力有瞭。平時夜晚出去吃飯,要麼就是每個月一起去騎馬,形成瞭一種團隊,新東方從社會上的意義來說,我 付出瞭新東方更高的實際意義,當時,中國教育對留學不承認也不否認,當時很少有留學生出去都不回來瞭,我這人有歷史基礎,從第一代小留學生詹天佑,到後來 的鄧小平,周恩來,孫中山的成功人士還有別的一些數據,現在理論依據有瞭,新東方就好宣傳。正好鄧小平當時說過一句話:中國留學生出去十個回來一個他就滿 足瞭。我個人認為中國留學生出去十個回來一個這個比例絕對是有的,在我知道的大師中間,英語水平相當高,他們的中國文化水平也相當高,當人們問到學英語會 不會影響中國國學的時候,我體人的體會,我學到英文的時候,中國文華也沒丟,現在社會各界人士都認為瞭留學是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