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6:04
當我訂閱的feed越來越多後,每天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消化掉這些信息。閱讀占瞭我生活很大的一部分,能不能獲得新知,那就得看閱讀的效果瞭。這裡,借用兩篇文章說明一下如何閱讀信息和提高閱讀效果。
第一篇:明城的生活、讀書、新知
記得中學的時候從書店的角落中不經意翻到本“野史”, 自此就對教科書外介紹的另一面歷史感到情有獨鐘。書的名字自然已經不得不被遺 忘,但書的出版社卻已經記得清清楚楚。
由此,喜歡上“野史”的同時,也愛屋及烏得喜歡上這 傢名叫三聯書店的圖書。同時,它的“生活、讀書、新 知”這三個詞語,也深深得烙進瞭我的靈魂中。
讀書能獲得新知,從而充實自己的生活,但現世的浮躁,已經很難讓人靜下心來慢慢得咀嚼完一本好書。想起在某本書中碰 到的段話:
“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不是信息汲取的困難,而大腦無法辨認真正我們想要的信息。
我們習慣每天上網拿著鼠標面對冰冷的顯示器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卻忽略瞭我們身邊隨時可以‘請教’的老師。”
每天面對 Google Reader 的信息爆炸,甚至是 1000+ 的未讀信息,是不是有強迫自己繼續讀下去生怕自己會遺漏某些重要的信息?
相信我,如果真的有那麼多信息,你也不可能全部消化,更不用說找到有用處的信 息。那麼,你還不如直接 Shift + A 讓這些“多餘”的信息直接在面前消失,然後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是的,我承認曾經我也碰到瞭這樣兩難的境地,甚至我懷疑我有強迫癥的傾向。
via
A: 在我的新聞閱讀器中,大概有 300 個種子。
B:什麼是新聞閱讀器?
A:你不知道 RSS、ATOM 這些玩意?
A:你到現在 還不會直接訪問他們的站點每個挨個去閱讀吧?
B:當然不會,我會把它們打印出來然後吃飯的時候慢慢閱讀。
A:好吧,這是你的信仰。
其實上面的可能不僅僅是個笑話。所以,如果你能明白下面這些道理,那麼我相信你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還是那句話,大道理其實誰都明白,做與不做是另外一回事情。
第二篇:同人於野的新聞全是雞肋
“新聞”,是個聽起來相當正面的詞,看新聞代表關心時事,就好像是個正事兒似的。但事實是大多數新聞都是垃圾。娛樂和社會新聞不提,就算是正經的新聞,有時候 也隻是讓人隻恨時間過得不夠快。先是 Goolge 說不幹瞭,然後是 Google.cn 不審瞭,然後是 Google.cn 又審瞭,然後是 Google 不走瞭,然後是 Google 說還要談,現在終於談不攏瞭。可以想象,如果將來有人寫本書,其中把 Google.cn 的故事當個例子談,看那本書顯然比全程跟蹤這些新聞要有效率的多。有些比賽的確值得看現場直播,但有些比賽直接告訴我最後比分就行瞭。
網上文章大多數都是雞肋信息。這些信息價值不大卻都很有趣,吸引我們一條一條的讀過去,實際上等於被動上網。但另一方面,我們的確很關心一些事件的進展,而且 擔心錯過萬一有一篇真正值得仔細研讀的文章。怎麼辦呢?
我認為處理雞肋信息,應該如同選拔超級女聲。關鍵思想是要分階段一層一層地選,不要 試圖在第一輪就決定誰是冠軍。給每個前來報名的女孩機會,但初選的時候每人隻有極短的表演時間。
時代周刊的書評欄,給新書評價等級的標記方 法很有意思,不是評“好、中、壞”,而是按“值得怎麼讀”分類,三個等級是 toss (隨便翻翻),skim (略讀),和 read (精讀)。本文借鑒這個名目,提出一種高效看新聞和論壇博客文章的辦法。
第一步,toss.
關鍵是集中。比較 好的做法是在 firefox 瀏覽器的 bookmark toolbar 上建立一個文件夾,其中包括所有每天必去訪問的新聞站點和論壇。
選 擇一個集中的時間專門看新聞。鼠標右鍵點擊這個文件夾,選擇全部在 tab 中打開。然後瀏覽所有這些站點的標題。看到感興趣的就用鼠標中鍵點擊,這麼點的好處是點中的文章會在新的 tab 中打開而不必離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