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的界限與極致

2016-08-15 23:06:36

這是在時寒冰先生那兒看到的幾則故事,同樣的愛心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不能不說人類大眾心理的微妙與復雜,真希望愛心能有更廣闊的自由呼吸空間。

(一)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瞭。得救者走到農夫傢裡,發現農夫傢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瞭。得救者走到農夫傢裡,發現農夫傢裡擺著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憤怒替代。他舉刀殺瞭農夫,因為,他發現農夫還有那麼多沒有給他。

思考1:同樣的行為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果——看到自己得到的,會感恩;看到自己沒有得到的,會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農夫奉獻的饅頭和水,與農夫自身擁有的並無關系。但現實的教育,更註重農夫一無所有情況下的慷慨,那意味著更高尚。這不自然改變瞭人們 心中的標準和預期。實際上,愛心存在於生活的每一點,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個人都可以獻愛心,而不是期待一個像A農夫那樣的人出現。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 世主。每個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細節決定而非本質決定。從本質上看,A和B兩種情況下,結果都應該是感恩的。但隻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兩種情況下都保持同樣的感恩心態。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心態存在?

(二)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瞭。但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被救者是個被通緝的貪官。於是,很多人仇恨農夫,認為他助紂為虐。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瞭。但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被救者是個曾經多次助人的善人。於是,很多人稱贊農夫做瞭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當救人於難要視身份救人,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標準決定應該救什麼人,應該不救什麼人。於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什麼人都不救瞭。

思考2:如果人們在兩種情況下,都能對農夫身懷敬意,愛心或會茁壯成長。反之,則在勢利、戒心等等的影響下,愛心會喪失。

(三)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這位農夫,指著另外一個農夫的傢說:“看,那傢就是曾施舍饅頭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饑餓者 艱難地走到那個農夫傢門口,農夫開開門,抱歉地說:“我沒有吃的瞭。”於是,全村的人都仇恨這位農夫,而沒有人指責那位從來不幫人的農夫。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這位農夫,指著另外一個農夫的傢說:“看,那傢就是曾施舍饅頭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饑餓者 艱難地走到那個農夫傢門口,農夫開開門,說:“我隻有半個饅頭瞭。”於是,全村的人都鄙視這位農夫,而沒有人指責那位從來不幫人的農夫。

思考1:對於有愛心者,人們的標準會不由自由地抬高。

思考2:對於自私者,人們對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會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驅逐愛心的強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對饑餓者時都關上傢門。

(四)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瞭。得救者走到農夫傢裡,發現農夫傢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 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對於農夫的任何行為,他都不問善惡,全力支持。農夫失去鏡子,認為自己一切都 是對的。後來,因犯大錯破產。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傢。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瞭。得救者走到農夫傢裡,發現農夫傢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 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對於農夫的行為,支持其善,直言其錯,農夫辛勤耕耘,並不斷改進,漸漸興旺,廣 施愛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思考2:正常的思維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評往往是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