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與大人逛街?

2016-08-15 23:07:36

原文:教練人生: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與大人逛街?
作者:陳朝益(人生教練)
Angel:與小孩子交流的時候,請蹲下來。

不是我看到什麼?沒看到什麼?而是我怎麼看

傢長們大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帶著小孩逛街是一件痛苦的事,他們不耐煩,明明這兒的服飾提包特別美,接待員的笑容也特別親切,想多看看,但小孩就是不 乖,吵著要離開,除非走到玩具部時才會高興,但不買個玩具又不肯走開;這是我們大人的說法。我們來看看小孩子的說法; 百貨公司不好玩,我看到的全是大人的屁股走在我的前頭,賣貨阿姨也沒對我笑過(也可能她太高,我看不到她的臉),我看到的全是貨架的柱子,很臟很亂,沒看 頭,最重要的是我喜歡的玩具在這兒沒有,我要媽媽趕快離開這兒,帶我到玩具部,我才會開心。孩子的心聲你聽到瞭嗎?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聽到,父母們都曾是 小孩,但長大後就忘瞭以前的經歷,這個故事就一代一代的傳沿,這是父母和孩子的沖突,沒有太大的改善。

我看到的世界與你的不同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有這問題存在?很簡單,因小孩子在逛街時,因他們天生身體 的高度,所以他們看到的跟我們看到的不一樣;這商場的擺設是為大人設計的,服飾的懸掛,包包的搭配,甚至服務員的笑容都是面對大人的高度,小孩子看不到, 也享受不到這一切,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兒沒有他們喜歡的東西,沒興趣。

在社會裡,我們天天會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周圍,不一定是外形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小孩子,“我們每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有不同的高度,廣度及深度”,對同樣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及反應。

我 舉一個在2008年9月30日在美國發生的大事,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二次房貸也造成極大金融危機,幾傢大的投資銀行快撐不下去瞭,要求政府出面救災,美 國總統提出七千億美元的救災計劃,他出面要求國會盡速通過,“這是華爾街的大地震”,第一次投票結果是“反對的多,沒通過”,為什麼? 後來才搞清楚,11月是選舉季節,議員們要將選民的訴求擺在第一位,(民眾關心的當然是自己的荷包),國傢的事我沒興趣。(這是心理小孩的高度及角度)。

人們會因為自己關心的層次,需求,經濟,興趣,嗜好,教育,社會地位,文化背景,年紀,經驗,地緣…….等等差異,讓我們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是理念,價值觀,或思路的不同。

我們身邊的典范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不帶小孩逛街,但這又不太務實,我們看到更多的文明商場新的設計更多 地照顧到全民的需要,包含為大小孩及小小孩的設計,比如加增低層擺設,設置遊戲區,為的是小小孩的需要;放置座椅給大小孩休息,讓他的愛人在逛街購物時他 們能安靜下來,多給愛人多些時間花錢。我們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們會對不同事情有不同的高度及角度。成熟的人需要這種自我認知,也需要對他人的 位置及角色有所認知。這樣可以減少誤解沖突,避免相互指責及不愉快。我再舉幾個例子做參考,

1.父母對兒女的管教:當孩子還小什麼事都不懂時,我們用的是“管教”,隻要求,不需講道理,因他們沒到這高度。 慢慢長大到十幾歲,我們要的是“教導”,告訴他們為什麼?可能還是聽不懂,但要說出來瞭。慢慢的用“引導”,直到長大時的“教練”法,問他們想怎麼做?為什麼這樣選擇?

2.老師對學生的教導: 對學生的教學也可能有同樣的經歷,先教他們“學會”, 可能是背誦朗讀,他們也許不明白意義,盡管背誦記住就好,慢慢的,我們要教他們“會學”的能力,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 學習的重點不在“找到答案” 或“考一百分”,或拿“第一名”,而在“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智慧與能力”;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去學,去研究,走出具有他自己特色的一條路來。

3.企業對員工的培訓: 員工的組成更為復雜,個人有個人的高度,有個人的興趣及專長,文化背景的差異,知識經歷也不一樣,如何做最好的培訓?做人才發展計劃?如何建立一套管理領 導體系來培育人才?如何選擇由“命令 – 教練 – 支持- 授權 ”的管理模式應用到你的企業,而不至於太松或太緊,讓人才有足夠的空間發展成長。

4.企業與企業間的高度也不同: 中小企業要的是生意機會,獲利,賺錢,分紅。大型企業會較重視企業形象,社會責任,人才發展,全球化運營,投資策略…..等。他們所站的高度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