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榜的背後

2016-08-15 23:10:32

3. 迫切需要的心理療傷:

在第1、2類暢銷書背後,反映的是當下中國人的身體和心理的雙重重壓,以及由此導致的心理扭曲和變態心理的正常化過程。而大多數人, 依然還是掙紮在這種壓力和扭曲下的煎熬裡。很多人會去買《求醫並不如求己》,特別是年輕人,但買回來,也就是翻兩頁,一來生活現狀、工作需要;二來自我放 縱,浮躁迷茫,使得根本沒法做到來保護自己的身體,在很多時候,這種書籍暢銷的背後,隻是一種心理訴求的外在反映、一種從合大眾需求的心理慣性;也有很多 人去買諸如《潛伏在辦公室》之類的“職場寶典”;但是往往卻適得其反,或依舊碌碌無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不是這些本身質量就不高的書籍就可以解決 的。

於是現代人,太需要療傷,太需要一種慰藉。在這種情況下,又橫刀殺出兩類暢銷書籍,也是一片繁華:一類是諸如《不抱怨的 世界》、《遇見未知的自己》、《目送》、《秘密》、《少有人走的路》等一批關於心理寬慰、尋求一片心靈凈土的書籍。實話而言,此類書籍裡,有一些真正值得 一讀的作品,像《目送》、《少有人走的路》,但是,這種值得讀的作品,並非是人們本身的文化修養和知識追求上的一種漸進、一種必然;而更多的是社會壓力和 心靈扭曲下的一種藥品需要而已;另一類是文學虛構作品,如孔二狗的《黑道風雲》、《藏地密碼》後續系列等等的持續暢銷,因為在這樣的復雜、殘酷的現實和扭 曲、麻木的心態下,人們需要一種在平日裡不敢為,或做不到,卻希望如此的人物、故事,來給心理找一點刺激,比如《黑道風雲》裡的那種快意、真情和簡單; 《藏地密碼》裡的那種神秘、飄渺和好奇等。

4. 精神自慰式的滿足:

由上這麼一分析下來,從圖書暢銷榜單上來看,現代人們的閱讀需求,早已脫離瞭文化求知和自我修養的閱讀的最初和本質目的。但是,自卑又 驕傲,扭曲又時尚的現代人,卻無法直面這樣的現實,不敢承認自己的麻木;但是卻不可能靜下心來閱讀經典、閱讀真正的文學、歷史、哲學等相關著作。於是應著 這種需求,又一類暢銷書便聰明地跳舞:那就是看起來不累,但是看起來又能體現一種修養,一種精神追求的書籍,如《明朝那些事》、《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因溫傢寶推薦而大紅的《沉思錄》、以及由諸如發軔於百傢講壇之類的國學類書籍等等、甚至還包括語言快感大於理性思考的《中國不高興》等等。

以簡單、幽默地形式淺顯地說說歷史,以快感、發泄的手段選擇地侃侃時事,以回歸、繼承的口號時尚地重讀經典,是當下出版商充分把握當下人浮躁而尋求精神自慰的心理,而順勢而生的結果。即使是閱讀的本真所在,似乎也成為一種單純的我給你一塊錢,你給我一串糖葫蘆似的貪嘴。

閱讀.P.S:我很高興有心的讀者向我推薦瞭一些他們看過的覺得很不錯的書,這可以讓喜歡讀書的朋友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現在的書實在是太多瞭,所以,大傢能說說你在2009年讀到的認為最好的一兩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