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0:32
2009年,大傢在看什麼書?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兩個榜單:當當的圖書排行和卓越圖書排行,如果讀書與心理需求一致的話,那麼從這些榜單中至少可以反應當前人們的心理需要。
暢銷書榜背後的中國人
作者:小7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耳熟能詳的《勸學》一詩,體現的是中國古代傳統觀念裡,與仕途緊密結合的“惟 有讀書高”的道理;也經常由此化用,來說明讀書之必要。到現代社會,多元復雜的競爭形式和浮躁急功的群體心態,使得古來讀書的觀念發生瞭本質上的轉變。伴 隨著新年的到來,各大媒體、機構開始瞭各種各樣的年度盤點,筆者也因為混飯需要,通過報刊的圖書銷售排行榜,諸如當當、卓越等主流網上購書平臺,以及自己 的選擇性閱讀等,對於09年的暢銷圖書進行瞭一點簡單的瀏覽總結。
先要說明的是,我所立足分析的暢銷圖書,當然是有別於也大 量存在的很多媒體、知名書店、以及個人推薦的年度閱讀榜單。前者隻有一個標準——銷售量;後者包含的因素就多多瞭。在諸如《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的 圖書銷售分析以及各大網上購書平臺的梳理基礎上,看看這些暢銷圖書的蓬勃氣勢,著實可見國人心理:
1. 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怕死的中國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從大書店到小書攤;從正版書到盜版商,從公務員、白領到學生、一般民眾,都“被”熟悉瞭一個書名——《求 醫不如求己》;還有一個作者名——中裡巴人。沒事逛盜版書攤玩的時候,經常會見那些買菜的老太太們路過時,時不時會問一句書攤老板:“中裡巴人又出新書沒 有啊?”書店書架上,小販的貨車上,擺滿瞭諸如《求醫並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小穴位、大健康》、《手到病自除》、《皇帝內經使用手冊》等持續 暢銷不下榜單的養生書籍。比如2009年當當圖書暢銷總榜,就是那本雄霸天下的《不生病的智慧》。
說實話,這些書當然是有用 的,也不乏很多專傢意見。但是形成瞭一股熱潮以後,筆者發現,此類書籍很多的內容,其實隻要自己在傢裡百度、Google下,自己打印出來看看就是瞭。精 明的出版商、盜版商、書商,是抱著這類搖錢樹的書籍樂開瞭花,很多此類書籍,都是些基本常識,加點分析,短期之類就能靠網絡資料“批量生產”。其實諸如養 生保健之類的書籍,應該是持久都會有些人買,不火不熱地銷售才是正常情況;如此這樣傲居圖書暢銷榜單,書店裡此類書籍一個大書架都放不下的情況,還是不太 正常的。
一來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這個群體的壯大使得對養生保健領域會多一些關註,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二來,現代社會的 生活節湊和競爭壓力、持續的房價和金融危機等因素,從身體和心理上雙向打擊著每一個在職場累死累活的中國人,中國人的健康問題成為瞭一個社會問題,壯年早 逝、青年多病、心理危機、各種各樣的職業病、自殺事件蔓延等,都是最為明顯的反映;三來醫療改革、社會福利等政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使得普通居民看不起 病,買不起藥的現狀依然嚴重。綜合下來,諸如《求醫並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之類的健康保健之書;就是求之不得之書瞭。
2. 赤裸裸的成功欲望:
09年圖書暢銷榜,能和《求醫並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等媲美的,就是同樣深入人心的,諸如《杜拉拉升職記》、《潛伏在辦公 室》、《一個外企女白領》的日記等職場“成功學”書籍瞭。而很多同類書籍,就直接赤裸裸地將一些看似是陰險、小人、投機、潛規則等的“方法”,以理論結合 實踐的形式,以生動教科書的方式來教導讀者。
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以及大眾所面臨的生存欲望、生活重擔,日益懸殊的兩極分化 等等,使得現代人幾乎為瞭“成功”而“不擇手段”;在書籍上,原先一些大傢心知肚明但比較隱藏的、需要旁敲側擊的一些觀念、方式和手段,在這樣的社會現實 下,開始瞭赤裸裸地表達,誰也不會因此而去否認、去鄙夷,而都是將其視為如餓瞭需要吃飯、渴瞭需要喝水一般的常識。風靡一時的電視劇《蝸居》,將現代人的 生存狀態和被扭曲後又被正常瞭的心理真實地展現瞭出來,而這些書籍的暢銷,則是現代人為被扭曲後又被正常瞭的心買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