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0:43
中國人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個命題用在個人本身成立,放在別人身上卻不一定有效。今天,這篇文章講述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
作者:葫蘆一笑 ——危難時,求誰相助
周末,女兒在網上和同學用QQ作 弊“鬥地主”。我剛進門,正碰她關電腦,氣乎乎地告訴我:這人真不講義氣,對方當地主的時候,我女兒她又是幫又是讓,叫她怎麼出就怎麼出,讓對方贏瞭許多 分;可是臨到我女兒當地主,對方不但不幫,還處處壓她,弄得她一上午輸瞭一百多分。女兒淚眼婆娑的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幫她,她就不幫我呢?不幫我還不 說,為什麼還要害我呢?”
我問,在她困難的時候你幫瞭她,你認為她一定要幫你;當你遇到困難而她不幫你的時候,你就生氣,就憤怒,就悲哀是嗎?女兒點點頭。我說,女兒呀,生活是復 雜的,人心也是復雜的,當你幫別人的時候,不要去想著別人的回報;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去找你曾幫助過的人,網上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我也有過這 方面的教訓。
1996年我買房子,臘月二十早上賣方通知我,在三天之內交4萬 元押金。當時我手中現有兩萬,銀行裡有一些,但沒有到期。那時利息高,提前支取就要丟掉數千元的利息,我有點心痛,隻好去借瞭。我朋友多,平日幫助過別人 不少,我想,隻要我開口,莫說區區兩萬,就是十萬八萬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找誰借呢?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一個堂兄。我想到他,不僅因為關系較親,更在於我幫他 太多,他女兒上學、就業我幫過,他兒子上學我幫過,連他孫子上學也是我幫的,還有平常小事就不用說瞭,而他又是一傢銀行的副主任。我撥通他的電話,直言借 錢,他問借多少,我說少則五千多則一萬。他支支吾吾,說眼下臘月瞭,上面抓得嚴,制度也緊什麼什麼的,自己隻是副主任雲雲,我不待他說完就把電話掛斷瞭, 他打電話過來解釋我也不聽。我想這人是怎麼的,我是怎麼幫你的?我有事找你就這個態度?心裡實在氣恨難平。
第二個電話打給一位朋友。這位朋友交往瞭20年, 雖沒幫他辦過什麼大事,但他平日隻要有事總是找我,我也是有求必應,從未推諉。他是個有錢人,手中多不說,二、三十萬是有的,他平時又老是對我說,什麼時 候經濟短缺說一聲就行。找他應該不成問題。既然是老朋友,就不必繞彎子,電話打過去,三言兩語直言借錢。他沉吟半天說,錢是有點的,隻是……手中確實沒 有,以後有什麼事我一定想辦法。我也就客客氣氣地說,既然有困難那就算瞭。兩個電話的遭遇弄得我心灰意冷,不敢再借瞭。貸款總可以吧。
第三個電話打給一位曾經的同事。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上我曾幫助他度過瞭難關,他感激不盡,言哪一日我有難處,他一定舍命相報,而他現在是一傢銀行的一把 手,按最低利率貸個萬把兩萬塊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於是我在電話中講明情況,要求貸款兩萬元,至於利息的問題當然不需我說,各人心知肚明。他在電話裡滿腔熱 情,表示盡管目前貸款控制極嚴,一定想辦法,隻是有一點,利息隻能按眼下貸款利率計算,自己官小作不瞭主。一副公事公辦的勢頭。我說“好吧”就掛瞭電話。
我頹然坐在椅子上,由失落轉為憤怒再轉為悲哀。這時一位朋友走進來,見狀即問,我不願對他說。這位朋友與我交往數年,對我有過不少的幫助,而我從未幫過他 絲毫,本就於心有疚,不能再麻煩他。更何況他剛剛買下一幢別墅,欠下一屁股債,明顯無力幫我何必讓他為我憂愁?我越是不肯說,他越是刨根究底,在他再三追 問下,我隻好輕描淡寫地說買房子差點錢。他問差多少,我說存款取不出來還差兩萬。他馬上說,我幫你想想辦法吧。我說去貸點算瞭,你自己也欠下那麼多的債。 他說,你先別去貸,我先去試試。晚上,他給我送來一萬元。後來我才知道,為這一萬元他夫妻倆跑瞭一整天。我接過錢,隻覺得沉甸甸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無 話可說。
這時我發覺自己犯瞭一個錯誤:我所找的,都是自己幫助過的人。
為什麼專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很明顯,我幫助瞭他,就覺得他欠我的情,欠我的債,在我困難的時候他應該幫助我,應該還我的債!唉,這種想法不是太功利瞭嗎?更何況,世間事往往是事與願違。幸虧隻是借錢,如果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那該鑄成多大的錯誤呀!我想起瞭一件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