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唐詩七絕十大排名

2016-08-15 23:19:04

本詩藝術性9.9,商業性9.9,總分19.8。

第四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 別詩的又一力作,但本詩與維哥哥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卻是絕然不同的風格:維哥哥是送好友去上萬裡外的安西邊塞,為苦寒之地;白哥哥送浩然兄是順水而下幾 日可到的揚州,為煙花之地。送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送人者的心境自然也不同。維詩的總體風格是低沉、壓抑、鬱悶的,白詩卻是高昂、歡快、明亮的。

當是時,李白同學遇到瞭比他年長且已名動江湖的孟哥哥,兩人剛在黃鶴樓中推杯換盞,聽完江湖藝人們笛吹“梅花落”,應該是十分高興的。李白同學可是非常 崇拜孟哥哥的,還模仿星宿派弟子的語氣賦詩一首,詩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基本上把老孟捧上瞭天。酒後送別偶像,作為 FANS的李白心情一定是舒暢的。孟哥哥可是風流天下聞,他去到青樓夢好的揚州,那還不是如魚得水、醉臥花從的幹活。可以想象,年青且自認比孟哥哥更加風 流瀟灑的小李同學,在送別時心中一定象喝瞭蒙年酸酸乳一樣酸溜溜的,所以才有瞭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含醋率較高的詩句。孟哥哥上船後,小白極目遠眺,孤帆遠 影、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朵朵白雲,不由詩性大發,美妙的詩句自然就脫口而出瞭。

本詩藝術性 9.9,商業性9.8,總分19.7。

第五名: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傢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 明時節,三月的小雨淅淅瀝瀝的下,春寒料峭,春愁黯黯,或許是趕著去掃墓,或許是趕著去會朋友或會情人,一股莫名的思緒從行人心中泛起,於是,想起瞭消愁 解憂的良藥----酒。可是哪裡有酒館呢?隻得去問那牛背上的牧童,牧童遙指遠方,抬眼望去,酒幌子在雨中隱隱約約,那就是杏花村,消愁的好地方。縱觀本 詩,字字傳神,處處留意,精巧精致,渾然天成,宛如中國水墨畫的清明煙雨圖。有好事者將此詩生吞活剝,每句刪兩字,成瞭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傢何處 有,遙指杏花村。雖然少瞭些許味道,但仍算是一首好詩。本詩理論上應該寫的是江南清明時節,詩中的杏花村應該是泛指喝酒的地方,這也說明山西汾陽杏花村的 酒在唐代已名滿天下,可惜的是,現在杏花村汾酒空有這麼大名氣,但始終沒有看到這個品牌大紅大紫起來。看來僅有名人效應還是不夠的。

唐 代詩人中,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同屬第二集團的領軍人物(李杜王白可算是第一集團),但兩人各具特色。小弟認為,李更善七律,象“春蠶到死 絲方盡”、“莊生曉夢迷蝴蝶”之類,而杜似乎是專攻七絕的,在蘅塘退士版的《唐詩三百首》中,七絕杜選9首,李也選瞭8首,但就小弟看來,杜詩整體水平要 高出許多,這9首“折戟沉沙鐵未銷”、“煙籠寒水月籠紗”、“二十四橋明月夜”、“繁華事散逐香塵”,均為頂級豪華之作。反觀李詩,除瞭一首“君問歸期未 有期”還算佳作外,其它的隻能算是平庸之作。再說說杜牧這人,小弟很是敬佩。詩人詞人多為好色之徒,喜歡尋花問柳醉臥花叢者多的是,但象老杜這樣灑脫不羈 的還真不多。一般人都是光幹不說,老杜卻是又幹又說,春香院中,瀟湘館裡,處處留下墨跡,還自吹“贏得青樓薄幸名”,這可比現在許多喜歡尋花問柳的同志強 多瞭。老杜混跡歡場十餘年,從沒不認帳的,現在的同志,敢作不敢當,更別說留下地址、手機號碼瞭,比杜前輩差瞭何止一個檔次。

本詩藝術性9.8,商業性9.8,總分19.6。

第六名: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征人未回。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英山。

唐 代300多年的歷史中,侵略或被侵略的時間較長,中間還有個安史之亂,戰伐較多,故邊塞詩人也多,著名的有高適、岑參等。小弟認為,就七絕而言,是沒有人 能PK得過王昌齡同志的,甚至在當時就有人認為他的七絕隻有李白才可比得上,足見昌齡同志功底之深。他的精品很多,如“寒雨連江夜入吳”、“奉帚平明金殿 開”等,本詩可算是其代表作之一,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估計都知道。

本詩大意是借李廣諷刺當時將帥無能,其實漢唐以來邊 關戰爭一直不斷,漢代固然有龍城飛將李廣這樣的將軍,勝仗較多,但唐代猛將也不少,在邊關戰爭中也是勝多負少,昌齡同志其實沒必要大嘆世無英雄的。當然即 使是勝利,但也是邊庭流血成海水,古來白骨無人收,當炮灰的都是普通士兵。故小弟認為,本詩恐怕不僅僅是諷刺將帥無能的,其矛頭可能是直指最高層。再聯想 昌齡同志的身世,多次被貶,估計對朝庭心存不滿,發這樣的牢騷也是正常的。唐代的詩人中好象對朝庭滿意的沒幾個,是否當詩人的前提條件就是不當官呢?幸虧 這些同志生活在一個還算清明的時代,象前面的之渙、後面的禹錫這樣的同志,擱宋代那得臉上刺字再發配江州,擱清代說不定會引起一場文字獄,大批人要砍腦袋 的。唐詩之所以能繁榮發展,流傳下來的也多,估計跟唐代政治相對清明,言論比較自由有關。唐詩反映社會現實的較多,宋詞卿卿我我的較多,清代就不說瞭,著 名詩人隻有一個,那就是乾隆爺,其他人哪敢寫詩啊,多少人因寫詩把腦袋都寫掉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