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軍幹不過遊擊隊

2016-08-16 23:43:48

做學問,我們在大學裡應該采取入世的觀點,在古時候讀書人要隱居到山林裡去的,可是現在我們做學問,對社會有直接的貢獻,所以大隱隱於世,要在城市中修道,對社會有貢獻,在這種出發點裡面,我們希望能夠推廣我們城市大學的教學研究,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電腦報:你為何一再強調,包括計算機在內的教育應走進企業?

郭位:我跟你舉個例子,這句話講得可能太直接瞭,在全世界的大學我都這麼講,包括香港的大學,包括美國的,甚至於我也敢說包括中國內地的大學, 都要比企業界的發展晚幾年。原因是因為這樣的,我們大學如果做的不好,不會倒閉,可是企業界如果做得不好,大傢知道隨時會倒閉的。那麼英特爾、微軟、聯想 會不會倒閉?很難倒閉。因為人傢隨時都在創新,都在跟隨社會發展、社會實際需求。

電腦報:大學體制和企業相結合,您的這個想法比較具有前瞻性,也帶有一種危機意識。但似乎從目前看來,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很難做到。

郭位:我們至少應該有一個危機意識。我必須強調,大學雖然跟企業不一樣,大學不講如何賺錢,企業是為瞭賺錢。可是企業很多精神,比如說創新意識、應用、與社會接軌上做得很好,這些我們大學應該做到。

我比較喜歡“問題驅動式研究”這個說法,其精神雖與“應用研究”一致,但這是指涉較為具體而適時的問題。該怎麼理解呢?我們常常講大學面很廣, 學到瞭很多基礎知識,這個是對的,可是有時候我們就產生一種借口,就是大學不做那麼好也沒有關系,但是讓大學能夠趕上時代潮流,一定有一個問題驅動,從大 學管理來講,還包括我們用的經費,是不是用到刀口上,我們給學生的教育,是不是對學生的長遠有幫助,我們現在開一門課是不是真的有效益,這門課是不是有道 理,我們教育學生的,我們給學生講課,受到學生評價,是不是有可以改進的空間。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夠再有很多借口不做好。這也是問題驅動式的一部分。這是 一種概念,而不是一個借口。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計算機教育需要改革

電腦報:從你的工作經歷來看,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我們軟件學院七八年的示范實踐不能說代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情況,但它的示范意義肯定對計算機專業教育有一些借鑒作用,教育部高教司設立35所示范軟件學院的目的,也是在全國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中推廣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經驗,深入進行產學合作。

2001年教育部和國傢計委聯合批準試辦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推動軟件產業發展,滿足國傢發展需要;二是為積極探索高等 教育體制改革尋找突破口。在軟件示范學院建設初期,教育部長周濟就說過:軟件學院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安排千萬不能把計算機學院的東西照搬過來,要有新的 思路。希望通過軟件學院的建設為我們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帶來進一步的試驗和突破。

現在的高校教育一種是致力於拔尖人才的培養,另一種是工程師教育,畢竟大多數畢業生出去後是要幹活的,不是從事研究工作。現在2000多萬的在 校生,需求與教育肯定有問題,大量的畢業生不能直接為企業所用,軟件學院的示范改革,不隻在計算機教育本身,對社會需求量大的行業也是一種探索。

電腦報:你認為計算機教育應該如何與社會需求結合,主要問題在什麼地方?

目前的軟件工程教育有三大問題:第一是提前性未把握。像微軟的技術,今天學習的東西,過兩年又變瞭,更新、變化頻繁。第二個是工程教育很昂貴, 因為更新速度快,教育環境、模式、實踐環節都要變。第三是計算機高端研究門檻太高。產業標準、技術標準等研究,大傢都知道全世界受制於幾大公司,與其他行 業不一樣。

軟件技術的發展使得教材也在不斷變,一般教材不能用上10年,在北理工軟件學院,教材兩年就要變,有的一年也在改變。現在的軟件已突破瞭傳統意義上的軟件概念,融合瞭工程的特點,具有交叉性、復合性,對傳統學科分類要重新認定。

電腦報:從未來的方向來看,計算機教育,尤其是軟件應用重點在什麼地方?

軟件應用重點在工業軟件和消費電子。國傢在“十一五”規劃中,強調要提高工業的信息化程度,希望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所以在工業軟件上是一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