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的超級鏈接者

2016-08-16 23:43:00

“我現在很開心!”

你1個小時內能把這句話傳遞給多少人?

100個?應該沒問題!

1000個?似乎會有點難度!

那麼,10萬個怎麼樣?

別忘瞭你是處在網絡時代,從純理論的角度看,任何一個人所產生的信息,都有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經由互聯網被全球16億網民所接收到。這其中的難點 隻是在於,你的信息如何成功地經由一個節點鏈接到下一個節點上去。套用一句廣告詞,你隻將信息告訴他,如何能一傳十、十傳百,成為眾所皆知的信息?

像“我現在很開心”這麼一句普通的毫無刺激性的話要想在1小時內傳遞給10萬人,如果你不是粉絲眾多的影視明星,那你就必須是“超級鏈接者”。

這些人並不神秘,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甚至往往非常普通。但隻要給他們一根網線和一臺電腦,他們就會化身成互聯網上的“the one”,一摁“發送”,信息便以光速到達無數人的眼前。

比如,一位叫做徐小明的股評師,他的博客目前總點擊量已經接近6.5億次,每篇文章的瀏覽量都超過20萬次;一個網名為“我吃西紅柿”的20多歲男 孩,寫瞭名為《盤龍》的網絡小說,從2008年5月至今,光官方計算的點擊量已經超過8000萬次,而這隻是他5本書中1本的成績;一個ID為Zete的 大連人,在Twitter上被5萬餘人跟隨,如果加上被反復引用的數字,他每說一句話,就相當於面對起碼10萬以上的“即時發行量”……

他們接收信息、消化信息,又梳理並生成新的信息源,並因此獲得瞭從互聯網到現實社會中巨大的影響力。在互聯網上,這些“超級鏈接者”顛覆瞭傳統傳播的金字塔模型,成為瞭新媒介環境中“拿話筒的人”。

如果單純以媒體發行的視角來看待他們傳播信息的能力,每個超級鏈接者僅“發行量”一項就令媒體難以匹敵。但慢著!我們不是要接下來開始大肆吹噓應該 給他們投廣告。實際上,對企業來說,馬上將“超級鏈接者”視為一種媒體,然後開始分析其影響人群、傳播效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告或公關的投入,計算 ROI……這些做法或許沒錯,但的確有些過時!

Facebook、Twitter等新興的互聯網溝通工具可以讓企業用更有效的信息互動來鏈接用戶。誰說不能讓企業如同鮮活個體,成為互聯網上的“超級鏈接者”?與個體相比,企業擁有更強大的傳播基礎,更豐富的資源,更堅實的技術實力,更有體系的理論支撐。

看看亞馬遜MP3的案例:作為一個B2C網站的官方ID之一,它不僅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新歌上架信息、歌曲打折信息、免費下載信息,而且還負責回答用 戶提問,並與對它感興趣的人進行有效的互動。比如,它會這樣回答一個建議:“你說的完全正確,這件事我們明天就改!”作為一個普通權限的Twitter ID(amazonmp3),亞馬遜MP3擁有近112萬名信息跟隨者。雖然這隻能在Twitter上排名第102位,毫無疑問,這個ID已經成為亞馬遜 非常重要的一項公司資產。

成為“超級鏈接者”並不是一個傳說。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那對企業為什麼不行?

因為“做事不做勢”的信條,12年來keso從未在互聯網的喧囂中迷失,也使得這個名字成為瞭他最有辨識度的個人品牌。

早在2005年,keso就已經被冠以“中國頭號Blogger”的稱號。在那個博客和Web2.0概念興起不久的時代,他的博客點擊量已達到瞭100萬的“天文數字”,訂閱他博客的人也達到瞭5萬以上。

那幾年的keso特別火。不僅在網上,傳統媒體也經常采訪他,甚至有媒體誇張地寫道:“讓keso去讀互聯網,我們來讀keso。”

幾年過去,喧囂散去,看網上暴紅的人一撥又一撥,keso仍然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客:有話就說、保證質量、做事不做勢。當被問到他目 前博客的情況如何時,keso露出瞭與網上流傳照片截然相反的笑容:“點擊是沒法算瞭,我剛剛看瞭一下,訂閱的大概有18萬人。”

流量的第一桶金

在中國,keso絕對屬於第一批“觸網者”,他的互聯網人生,從1996年中國互聯網真正民用時就已開始。現在回顧起來,他說:“大概是因為瞭解和 使用得比較早,所以更知道如何去使用它,擁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而keso的知名度,也是在教導人們如何更好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開始逐漸建立。

1997年1月,那時候keso在《軟件》雜志工作,意識到互聯網將會變得很重要,他們在美國一傢公司註冊瞭域名,開始在網上做雜志的在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