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46:19
是什麼使Tiger Woods如此偉大,成為世界頂級高爾夫球手?是什麼使Warren Buffett 成為“股神”?我們曾經認為:每一個偉大的人,他們都是天才,都天生就具有瞭成就他們事業所需的才能。就如Buffett在不久前告訴《財富》雜志說的“他是天生就具有管理資本的能力的。”這可是百萬份之一概率的事情。要不,你擁有天才,要不沒有。
事情並沒有這樣簡單。一方面,你沒有擁有一種你註定適合做某項事業的天賦,因為既定的天賦並不存在。你不是天生的CEO,或天生的投資傢,或天生的象棋冠 軍。你要成就偉大,就隻有通過極大量的多年的艱辛努力。同時,僅有簡單的艱苦努力還不夠,還必須是持續不斷的、甚至是痛苦的艱苦努力才行。例 如,Buffet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出瞭名的有紀律,並花瞭大量的時間研究企業的財務狀況。所以,好消息是,假如你缺乏天賦,那將沒有關系——天 賦與偉大很少有、甚至是沒有關系。你能夠進入任何領域,甚至使你自己成就偉大。科學傢已經在廣泛的領域進行研究,並得出瞭高度一致的結論:天賦並不意味著 智力、能動性、或者個性特征的傑出。它隻是一種潛在的能把某項事情做得特別好的能力。以英國為基礎的研究人員Michael J Howe, Jane W Davidson和John A Sluboda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我們研究的事實。。。並不支持這樣的觀念——優秀是擁有天賦的結果。”
讓我們來看一看研究人員是怎樣得出這樣的結論的。事實上,每一個領域都有許多人開始時學得很快,然後變慢,再後,就完全停止瞭發展。然而,隻有另外的少數 人,能夠多年、甚至幾十年持續不斷地在進步,直至成就偉大。令人好奇的問題是——為什麼一些人能夠持續地進步?或這些人是怎樣持續進步的?弗羅裡達州立大 學的K.Anders Ericsson教授說,他們是通過對許多領域偉大的成功人士的持續觀察來尋求答案的。自從1993年Ericsson教授以及他的兩個同事發表瞭令人註 目的論文起,世界范圍的科學傢已經進行瞭多個領域的廣泛研究,許多研究專註在體育、象棋比賽等比較容易測量與評估的領域,但是,大量的研究同樣在其他領域 進行,其中包括商業。
研究得出的第一個主要的結論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不經過艱苦的努力而成就偉大。如果你相信你找到瞭一個適合你的領域,並一開始就註定你會成功,這很好,但事實不是這樣。沒有證據顯示,不經過實踐與訓練就能有高水平的表現。這更加證明: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在更廣泛的領域同樣適用。許多人之所以成就偉大, 都是經過數十年艱苦的努力才達到世界級水平的,這種模式被研究人員叫著“10年規則”。Bobby Fischer在16歲就成為世界象棋冠軍,“10年規則”適用嗎?毫無疑問,他的經歷正好證實瞭這一規則。在獲得冠軍時,盡管他隻有16歲,但已經經過 瞭9年極其艱苦的訓練。南加利福尼亞大學John Horn教授和 加利福尼亞大學Hiromi Masunaga 教授經過觀察研究,認為“10年規則描繪瞭一個粗略的評估,而且,大多數的研究表明,10年達到世界級水平隻是一個最低的估計,還不是平均水平。” 在許多領域,如音樂、文學等精英們要達到他們的事業顛峰,大約需要20至30年的時間。
因此,偉大不是上天賜予的。成功要求付出許許多多艱辛的努力。而且這樣還不夠,因為許多人盡管付出瞭十多年艱辛的努力,卻沒有通往偉大,甚至沒有取得明顯 的成功。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呢?在許多領域表現得最好的人,都是那些花費瞭很多時間來尋求“精細訓練”的實踐者。所謂精細訓練就是為瞭改善表現、為瞭超越 現有的能力、為瞭對現有表現提供反饋並高水平的不斷重復。比如,簡單地擊完一桶球不算是“精細訓練”,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高爾夫球手不能進步的原因。用8號 鐵桿擊球300次,每次的目標是誤差在20碼內,而且追求80%的命中率,持續地觀察擊球的結果,同時不斷地作出適當的調整,並且每一天都堅持這樣的訓練 幾個小時,這就叫著“精細訓練”。堅持是至關重要的。正如Ericsson指出的“粗略地發現:不同領域的精英們,他們每一天,包括周末,都是進行這樣的 精細訓練。”
這種發現在不同的領域同樣大量存在。Ericsson和他的同事們研究瞭20多歲的小提琴演奏者,最好的一隊(由音樂學校老師們評判)在他們的演奏生涯中 一般要1000小時的精細訓練,比較好的一組一般需要7500小時,再次一級的一組需要5000小時。在外科、保險銷售,甚至是每一項的體育運動都存在著 同樣的故事。更多的精細訓練就等同於更好的表現。大量的精細訓練就等同於造就偉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