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智慧

2016-08-17 23:30:05


(5)用自覺端正態度

中國人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實際上是說,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的素質、潛能、特長、缺陷、 經驗等各種基本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自己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心理學上把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稱為“自覺”,這通常包括 察覺自己的情緒對言行的影響,瞭解並正確評估自己的資質、能力與局限,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等幾個方面。

有自覺的人能夠針對自己做出最具有智慧的選擇,選擇做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選擇做能夠得到滿足感的工作等等。要做一個自覺的人,既不會對自己的 能力判斷過高,也不會輕易低估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判斷過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進,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在事業遭到挫折時心理落差較大,難以平靜對待客觀事 實;低估瞭自己潛能的人,則會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躕不前,沒有承擔責任和肩負重擔的勇氣,也沒有主動請纓的積極性。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個人的潛力都 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個人事業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我曾有一個下屬,屬於“自覺力”明顯不足的那種人。他雖然有些才幹,但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還喜歡隨時隨地自吹自擂。在他的 自我評估裡寫著:“雖然我非常謙虛,但我隻能這樣評價自己:我的表現是有史以來最卓越的。”當我看到這樣一句自我評語時,我就知道這個人不會有什麼好的發 展,因為他缺乏最起碼的自覺。果然,他不久就提出,我不瞭解他的才華,不能重用他,他決定到其他部門另謀高就。但他最終發現,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公司裡的同事也都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最後,他沮喪地離開瞭公司。接替他職位的人,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很謙虛的人。雖然這個人在上一個職位工作時不很成 功,但他明白那是因為自己升遷太快、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於是,他願意自降一級來做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礎。他後來的確做得很出色。

有自覺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輕言失敗,在工作取得成績時也不會沾沾自喜。認識自我,準確定位自我價值的能力不僅僅可以幫助個人找到自己合適的空間及發展方向,也可以幫助企業建立起各司其職、協同工作的優秀團隊。有自覺的人的抉擇讓他人更願意信任。

自覺對於管理現代企業來說也非常重要。在公司裡,管理者在衡量某個員工的工作績效時,如果發覺該員工做得不好,就會馬上提出這樣的問題:“那名 員工有沒有足夠的自覺?他是否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他是否願意改進?”如果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管理者就不用再有任何的猶豫,可以直接把他調離工 作崗位;反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管理者通常都會再給員工一個機會,讓他證明自己。

在開復學生網上,一位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提出“自覺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他說:“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這主要來自我在校園生活中的一些 體會。現在的在校學生,有多少人能真正認識自己?一年多來,因為我在學校某社團做組織工作,可以接觸到許多不同類型的學生。讓我很難過的是,幾乎很少有人 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很出色,自己對什麼方向感興趣。特別是當學校的學制從五年改成四年以後,我發現很多大一新生一入校就開始準備考研、出國,兩眼緊盯著 GPA。這個時候,考研、出國、GPA不再是進一步深造的手段,而變成瞭很多人追求的惟一目標。深入瞭解自己並不難。事實上,很多人隻是從來沒有考慮過要 瞭解自己。確定計劃和原則時,必須完全基於對自己的瞭解。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清楚自己對什麼事情最感興趣。制定瞭一個計劃以後,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 某種程度上的修改,但始終要明確自己的大方向。所以我覺得更難的一點是,能經常以旁觀者的目光審視自己,看一下自己哪方面做得好,需要保持,哪方面做得 差,需要更加努力,哪方面走入瞭歧途,需要改正。”

(6)用學習積累經驗

西方有一則寓言,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向一個年長的智者請教智慧的秘訣。年輕人問:“智慧從哪裡來?”智者說:“正確的選擇。”年輕人又問:“正確的選擇從哪裡來?”智者說:“經驗。”年輕人進一步追問:“經驗從哪裡來?”智者說:“錯誤的選擇。”

這位智者的意思是說,每個人最初都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但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選擇中,如果能吸取足夠的經驗教訓,他就能逐漸學會正確的選擇方 法,他也就自然成為瞭一個有智慧的人。回顧我的一生,我可以很確信地說:我從失敗中學習到的要遠遠超過我從成功中學習到的。所以,不要畏懼失敗。每一個失 敗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學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