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教子手記

2016-08-17 23:35:23

之後和許多朋友探討過對策,大部分的意見都是多看作文書,多看有益的課外書,多背些好詞好句。如此看來,尚無捷徑。於是,我把這些要求,不斷地向小胖墩灌輸,他在辣媽的威逼利誘下,看書的時間與日俱增,但“擠”作文時依然常為“無米之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回想瞭一下,父母小時候在寫作方面對我們的培養倒是有些可以借鑒的好做法。我媽,就是前面提到的“硬”外婆,別看她對小胖墩仁慈有 加,年輕時可是令我和姐姐聞風喪膽的主。如果我算“辣媽”的話,她應該再升幾個檔次,叫“麻辣媽”。我爸,真正的慈父,極少打罵我們,但永遠與我的“麻辣 媽”同一陣線,從不在我們挨打得“鬼哭狼嚎”時施予援手,卻永遠會及時、恰好地勸停憤怒的媽,然後讓我們端坐在他面前,遞上溫暖的紙巾,再開始對我們的心 靈開始和風細雨式的洗刷。“揍後撫慰談話”的內容大概是肯定麻辣媽發飆的正確性,因為我們的錯誤實在是過瞭;然後讓我們自我分析錯因,表表決心;最後是 “打在兒女身,痛在父母心”,媽媽打你們是愛你們的表現,你們不能因此記恨她……

似乎扯遠瞭,回到“教寫作文”的正題來。他們不是什麼教育工作者,文化水平也不高,兩人加起來都不夠高中畢業的水平,自然無法象我這樣說得出冠冕堂皇的教育理論。但他們卻采用瞭樸素無比卻令我終生受益的幾點舉措:

舉措一:從六歲起,我就開始代寫傢書或與親戚朋友的往來信件。那時,我媽總是坐在一邊織著毛衣,一邊指點江山。她念一句,我寫一句,不懂的字,或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每當我在落款簽上××代筆時,心裡總能湧起無限的自豪感。

舉措二: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媽就是那產生美妙動聽故事的“錄音機”,我不知道她怎麼知道那麼多民間故事、傳奇故事,反正每晚一新。而且講著講著還會耍一花招,“錄音機突然卷帶”,講到一半停下來,讓我故事接龍,編說故事的下半截。

舉措三:每年我和姐姐的壓歲錢都要如數上交,歸父母統籌分配。每年固定的開銷是拿出部分來訂閱四份報刊雜志:《中國少年報》、《兒童文學》、《少年文 藝》、《故事會》。剩下的經費屬於自有結餘經費,需經申請方可使用,唯一的用途是買書。和許多部門單位現在使用此筆經費的心理一樣,資金不申請買書也不可 挪作福利分紅,搞不好還要充公,幹脆不買白不買,偶然還能剩下個零頭偷買兩顆糖吃。就這樣,小學畢業,我已經遍讀瞭一摞的大部頭書。

舉措四:每個學期都會發一堆新的筆記本。分類摘抄好詞好句,一本摘錄寫景的諸如“春回大地,萬木吐翠”,一本摘錄寫人的諸如“葡萄般烏黑發亮的大眼睛”。在我許多同學還錯字連篇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用大量的華美辭藻堆砌作文瞭。

舉措五:必要時給予寫法點撥。我媽經常越俎代庖地佈置我們寫日記,且規定不少於多少字。那時是很不以為然的,心想老師都不讓我寫,就習慣於敷衍瞭事。最經 典的一次是得寫一篇不少於200字的日記。我寫的是打羽毛球,為湊夠字數,通篇是“輪到我發球瞭,我打過去,姐姐擋回來;換發球,她開過來,我打過 去……”如此重復瞭七八遍,湊到203字,立刻剎車。(現在回想起來,實際上當時的我的作文也沒有比小胖墩“吃早餐過程中解手”實錄高明多少。)媽媽看 瞭,嚴肅地問我為什麼光記流水賬?我低下頭說沒什麼好寫。(一樣的曾是肚裡沒有幾滴墨水)。我媽就問瞭我三個問題,然後讓我重寫。1、這場比賽誰贏 瞭?2、姐姐為什麼贏?3、如果下次打,你有信心超越她嗎?

舉措六:沒有對我偶然的“抄襲”行為予以痛擊。我姐姐應該算是父母這種培訓法的首個“戰利品”,小學四、五年級,作文水平在方圓幾裡是小有名氣的。大小作 文比賽通殺。我偷偷地將她每學期的作文本保留起來,狂抄一通,也比較僥幸地延續瞭她的光輝,剽竊成果經常被當作范文供人“學習”。好景不長,我終有一天成 瞭我姐姐的同門師妹,那語文老師拿著一份我姐姐當年寫過的作文復印本和我的作文一對比,發現題目為《我傢的蘆花雞》兩篇作文相似率達99.9%。於是到我 傢登門拜訪。我的解釋是因為我們喂養和描述的是同一隻母雞。我爸媽哭笑不得,倒沒有嚴厲呵斥我,隻是鼓勵我以後要自己開動腦筋,如此雲雲。“抄襲門”事件 敗露後,我不得不獨開門灶,自立門戶,從此擺脫瞭有個“作傢姐姐”的光環陰影。中學時混進瞭詩社、文學社、記者社,在那豆丁大的“文壇”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