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2:57:41
(一)
前兩天學校補課期間,兒子中暑瞭。放學回傢後,整個人都快散架瞭一樣。白天裡,最高的氣溫到瞭34度左右。
我們趕緊給他吃瞭兩隻藿香正氣水,讓他躺在床上休息。
晚上,他還惦記著功課沒做呢。我說:今天不做瞭,我跟老師寫個假條好瞭,改日補上。
打開傢校本的時候,看見瞭兒子寫的一份檢查。內容是關於自己忘記關多媒體教室電源的事情。
兒子在本上寫:
過去的一周,是“倒黴”的一周。居然寫瞭兩份檢查。自己覺得“心裡有氣”。所以,上課紀律“不太穩定”。
老師的批復是:要自己疏導情緒,避免出現“惡果”。
我不知道老師說的“惡果”是什麼。
我看瞭看兒子寫的檢查,有點苦澀。兒子在檢查裡,給自己扣瞭很多帽子,比如說沒有集體主義思想,不愛惜公共物品等等。
看得出,兒子心裡覺得委屈。
我想瞭想,在本上寫瞭一句話:
要恰當認識自己的過失。你有過失,但不是犯罪。要找到改進過失的辦法,而不是一直抱怨!
我寫這句話,是給兒子,也是寫給老師的。
兒子還在床上躺著。我想等他醒過來的時候,跟他談談。
(二)
晚上九點過的時候,兒子終於醒瞭。
我問他:好點瞭嗎?
兒子說:好一點瞭。
我說:再躺一會兒,起來洗個澡。這會兒時間,我們聊聊。
我說:我看瞭你寫的檢查瞭。感覺不太好。
兒子沒說話。
我說:你這周寫瞭兩份檢查,夠倒黴瞭。說實話,我覺得這兩份檢查,對你來說,都有點冤枉。甚至有點不公平。
“化學老師讓你們用紅筆改,結果你們班上有一半用其它顏色的筆來改。老師罰你們寫檢查。這件事,我是這樣看的。如果老師事先頒佈瞭這條規定,你們也沒有反對,那麼,他當然認為他有理由懲罰你們。”
兒子說:“我跟老師講瞭,我用的黑筆。也沒用。”
我說:“那沒用,你怎麼辦?”
兒子說:“我能怎麼辦?還不是乖乖地寫檢查。”
我說:“我覺得你處理這兩件事情,你開始的時候都做的不錯。首先,你沒有認為老師說的就是完全對的。你跟老師據理力爭瞭一下。雖然老師沒有認同你 的看法,但是,你仍然嘗試瞭,看看是否有改變的可能。這是非常棒的做法。其次,當你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的時候,你馬上就按規矩辦事。讓事情過去。”
我說:“但是,你有一個小小的錯誤。你沒有恰當地承認自己的過失。”
兒子在聽我說。
我說:“開始的時候,我也象你那樣想,我花瞭那麼多業餘時間,幫助學校管多媒體教室,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忘瞭一次關電源的話,也沒什麼啊。是不是?如果是雷把電器打壞瞭,憑什麼我賠?!”
“但是,後來,我轉念一想。其實,你還是有過失的。你換個角度來想。你從你們老師的角度來想一下,很多問題,你就會很清楚瞭。”
“你們老師還是相信你的。因為他們覺得你懂這個。但是,如果你真沒有關多媒體教室的電源,最後導致打雷把電器損壞瞭的話。我想,學校怎麼也怪不到你的頭上。還是你們老師會挨學校的罵,甚至被扣獎金也說不定。”
兒子說:“哦”
我說:“你沒有想到吧,你們老師之所以讓你寫檢查,是因為他們知道後果有多嚴重,所以,說瞭很多話來嚇你。但是,你想想看:你還是學生,也是未成年人。成年人都不能承擔的責任,你怎麼能承擔呢?”
“所以,你是有過失的。這種過失,是因為馬虎、不小心造成的。但是,不是故意的。也不該承擔那些假設的後果。不管它們是否發生。”
“吃一塹,長一智。你應該寫一份恰如其分的檢查。你還可以想一個其它的辦法來解決這個事情:讓老師多派一個同學來共同管理這個事情,避免失誤,增加保險系數。”
(三)
我說:“寫檢查,其實沒什麼的。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我們不要老是跟錯誤較勁,而是要總結發生的事情,從中學習如何處理類似的事情。”
“當我聽到你們老師讓你們用紅筆的事情的時候,我也覺得這種做法過於迂腐。我也覺得很無聊。但是,我不會讓這種小事,幹擾自己做其它事情。”
“你忘瞭關電源,結果,也被老師罰。你會覺得:這真不公平。”
“兒子,且慢。你想想看,比爾·蓋茨都說過: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