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假動作

2016-08-18 22:58:02

(一)

七月,期末考試後,兒子他們終於放假瞭。

放假後的第一天晚上,給兒子推薦瞭一段收藏已久的視頻——蘭迪·波許教授的最後一課《如何實現你兒時的夢想》。我們一起看的。

第二天,看浙江大學的憤青:鄭強教授給大學生說的教育講座。

第三天和第四天,兒子去電影院看瞭《終結者》和《變形金剛2》。當然,這個暑假很熱鬧,不久,還有萬眾矚目的《哈利波特》。

兒子他們還買瞭一堆的書,都是課外書。居然還有《活著》、《射雕英雄傳》和《福爾摩斯偵探案》。

我覺得兒子他們一上學就如同死過去一樣沉寂。而放假,整個人才活過來一樣。青春和活力,真實的生命才迎面而來。

這樣的日子挺好的: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看看有趣的電影,瞭解身邊發生的事情,聽一聽跟課堂不一樣的東西。這一切,比上學重要多瞭。

在經過瞭短暫的一周休息後,兒子他們就要回學校補課瞭。

前兩天,教育部下瞭通知說:這個暑假不允許學校補課。估計這話就跟放屁一樣,沒多少學校會聽。

老師說瞭:他們不算補課,他們隻是提前上新課罷瞭。明年他們就要中考瞭。別的學校早就把新課上瞭好一陣瞭。

兒子他們班上期末考試考的不太好。老師擔心他們到明年考試的時候,成績起伏不定。進入不瞭理想的高中。

老師說:你沒有進入理想的高中,你就沒機會進入到理想的大學。如果你沒有進入到理想的大學,那麼,你今後的人生路會越走越失敗。

老師給學生們佈置瞭一道題目:寫一寫,5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

老師說按照高考60%的升學率,班上前30名的同學,可以寫寫自己上瞭大學學什麼專業,以後打算做什麼工作。30名以後的同學,寫自己打算成為什麼樣的人。

(二)

我笑著和兒子說:“要按你們老師的推理,象馬雲和俞敏洪那樣高考考幾次的人,都是不會有出息的。”

兒子說:“我也覺得有點太絕對瞭。”

我說:“你們老師用心是好的。我願意把它理解為假動作。他隻是希望你們能把目標定得遠一些。然後,讓你們自己去想,到底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學習。”

兒子說:“哦。”

我說:“你想過沒有?5年後,自己在幹什麼?”

兒子說:“5年後,我都上大二瞭。”

我說:“哦,看來,你還是想考大學。我看你平時都不愛讀書,還以為你不想呢。那你想讀什麼樣的學校,什麼樣的專業呢?”

兒子撇瞭嘴說:“我們老師,今天還拿我舉例。說我今後肯定會讀計算機系。”

我說:“你們同學想讀什麼系呢?”

兒子說:“很多人,都想學法律和金融。”

我說:“你覺得自己以後想讀計算機系嗎?”

兒子說:“不知道。我覺得現在討論這個,是不是有點太早瞭。高中都還沒讀呢。”

我說:“好像是有點。不過,沒什麼關系。我們可以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兒子說:“那我們怎麼開始呢。我頭腦裡,沒太多的頭緒。”

我說:“那我們就來個異想天開,隨便想。”

(三)

首先,我們來一個假動作:假想自己不是在5年後,而是在大學畢業後,自己想幹什麼樣的工作。

不管你是想做動畫設計,還是想去編網絡遊戲。或者其他什麼工作,都沒關系。

在選擇工作這件事上,你首先要自己確定的事情是:你是否喜歡。

就算是你老爸希望你有機會去參加《變形金剛3》的制作,但是,你那時不喜歡瞭,也沒有理由強迫自己幹下去。

樹立一個目標,也不完全就是胡思亂想。比如說,5年後,你要去火星。不是打擊你,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你的身體條件,實在是跟火星一樣有點太遠。

你要的那個目標還是首先要在地球上,隻是離你有點遠而已,但是,不論如何,你覺得自己以後還是可以勝任,自己也喜歡做這個事情。

那麼好,你就準備這麼幹瞭。

接下來,你要問:我怎麼才可以到那兒呢?

你現在可能還不能區分“動畫設計”和“電腦編程”,在專業上有何區別。我隻能告訴你:可能差別很大。

如果你想學動畫設計,那麼,以後再高考填報志願之前,就有很多工作要做瞭:你可能需要花點時間調查一下,國內的什麼大學的什麼專業,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最有利。

我覺得可能在大學裡,老師都不一定真能教你些什麼。這不重要。在信息如此豐饒的網絡時代,你可以自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