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驕傲

2016-08-18 22:59:06

昨天在占豪先生那兒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是反駁博主為“馬可中國”博客的一篇文章。一提到中國情結,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很復雜的心情,中國是我們生長的地方,我們愛我們的祖國,就是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做才叫真正的愛他。還是看文章吧!

偶爾看到一篇博主為“馬可中國”的博客,看得我氣不打一處來。鑒於“馬可中國”先生的“中國式驕傲”已經被那位王教授擊垮,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現在 要為同胞施以救贖,重新恢復“中國式驕傲”!之所以我要反駁那位王教授,是因為這篇博客影響力很大,在鳳凰網訪問量近四十萬,影響力甚大,被青少年看瞭會 影響 下一代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我相信一定很多國人看瞭很鬱悶,但又苦於沒有渠道反駁反駁,為瞭不讓這些看過的讀者鬱悶,這事咱也覺得幹得有意義。

文章很長——一次歐洲聚會,我的中國式驕傲被瞬間擊垮!,前面的內容就不貼瞭,那些都是鋪墊,隻說關鍵的,我反駁的內容會用署名號《》括起來。附文章和筆者的評論:

……原來,它《指王教授,這個它“馬可中國”先生算是用對瞭》是一所大學的漢語口語教師。意大利語還沒我們兩個好。但現場的那些話題,他已經探討過多次瞭,就有瞭另一種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個中國人在意大利教漢語口語,意大利語不好說明什麼?說明對一個國傢並不那麼瞭解,對這個國傢不瞭解的論點首先就值得懷疑!》

就說第一個話題 ——釀酒來說吧。意大利人愛喝葡萄酒,但隻為佐餐,一餐一杯,一餐餐後才喝,兩三口喝下,絕對不會像我們那樣推杯換盞的。另外,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喝 糧食酒的國傢,消耗瞭大量的糧食。而當今世界饑餓仍是大問題,即使我們中國,也還有很多人沒糧食吃啊!白酒,可以喝一點,但要不要大造大喝,這是個問題。 不,很嚴重的問題!

《喝酒的方式是文化問題,跟地域和氣候有關。在北方生活的人一般都會喝酒較多,這是因為北方冷,喝酒可以取 暖,這一點上可以從中國各地區的人喝酒習慣上看出來。處 於我們北方的俄羅斯,喝酒恐怕比我們多得多。下面的問題就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瞭,這簡直是謬論,往中國人身上扣屎盆子。首先,中國糧食是自給自足的,並不依 靠進口,所以談不上因為喝酒搶瞭別人的糧食問題,而且中國好像酒文化也有幾千年瞭,中國人喝酒喝得非洲人沒糧食吃這也不符合邏輯。最重要的是,為什麼最近 幾年世界貧困國傢糧食緊張,歸根結底是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大漲。農產品價格大漲因為什麼?三個原因:1、美元貶值、導致包括能源、農產品價格上漲,而能源 上漲又推高瞭農產品價格;2、國際熱錢炒作,這些錢主要來自歐美;3、生物能源的開發,這些主導者也是歐美國傢。勸國人少喝點酒是好,但要是抱著貶低國人 而將國人喝酒和讓世界窮人吃不起糧食酒牽強附會瞭。如果這位教授真有真知灼見,應該試圖阻止美元貶值、應該阻止歐美進行生物能源開發,應該制定新的遊戲規 則杜絕農產品期貨炒作。而現在這種行為就像管不瞭別人殺人放火,卻看不得傢裡點燈。》

你就說語言吧,中國可以驕傲。但是,英語、德語,這種後興起的語言,確實比法語、意大利語先進,這是不爭的實事。就像我們中國北京、東北這些中原大地移民 匯聚的地方產生的好聽、易懂的普通話一樣,英語雖然像德語、法語甚至意大利語學習瞭很多東西,但作為形成比較晚的語言,確實簡潔、好學、好用。隨著中國的 強大,漢語肯定會很熱。但是,漢語我們學起來都不容易,那外國人不就更難瞭嗎?漢語教學研究,到底取得瞭決定性的突破沒有?

《我不知道英語德語比法語意大利語先進的依據是什麼,語言形成有它很大的歷史原因,有它很大的文化因素。憑什麼說一種語言比另外一種語言先進?英語之所以 獲得 在世界上被很多地區使用,歸根結底是因為英國在近代殖民瞭太多的國傢,消滅瞭別人的語言、文化甚至民族。英語,隻不過是這種侵略和踐踏的附屬品。要評判先 進先進,我想應該以是否能夠表達更深的含義,不應該以是否好學為標準。否則,“汪汪汪”豈不是最好學的語言?否則,鞭炮制造比原子彈簡單多瞭,豈不是鞭炮 更為先進。這種謬論能說出來的確不容易,還說得冠冕堂皇。說瞭半天,就是瞭說漢語落後,教漢語衛生還說漢語落後,這種人除瞭鄙視還是鄙視,人格的鄙視。英 語既然那麼先進,為什麼不去教英語口語衛生還得賣老祖宗的東西呢?為瞭給這位教漢語的所謂教授上課,咱就比比漢語和英語誰先進。為瞭給這位教授上課,筆者 特意找瞭一個描寫漢語比英語先進的文章,這文章邏輯嚴密,對比鮮明,真是好文。但筆者這裡並不是為瞭說明漢語比英語先進,因為文化不同、歷史不同,文字語 言當然不同。但以此教授的邏輯,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這篇文章是給這位王教授上上課,長長知識,別一天到晚的盲目的崇洋媚外。紋樣特附如下:漢語是C語言, 高度靈活; 英語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漢語可以從基礎上構造一切,隻要想得到就能表達出來; 而英語則是固定配置,不能很好地表達個性的需要。漢語的最小單位是字,英語的最小單位是詞;兩個漢字可以組成一個詞,而英語的詞就是詞。比如汽車火車自行 車都有車這個字;於是抓住瞭共性和個性;共性上加個性就是新概念;可組合性非常強。而英語的bus、car、bike沒有任何共性;因此中國人隻要知道幾 千個字就可以表達世界;而英語由於沒掌握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每一個事物都要造一個詞;描述世界需要極大的詞匯量;十分愚蠢。 漢語裡沒有時態,隻有表示時間的詞;因此不需要在動詞上變來變去,隻要把動作與為數不多的表時間的詞組合就可以清晰地表達時間中的動作。而英語裡為瞭表示 時間要把所有的動詞都變換形式,這些動詞數以千計,不是有表示時間的詞嗎? 為什麼還要在動詞上變化? 還是愚蠢。英語隻能橫排不能豎排,排是神經病; 而漢語就沒有這個問題,漢語從前就是豎排的。漢語可以從右往左排,在閱讀上沒有困難。但是英語的單詞因為是表音的,隻能從左往右讀。如果把英文語句從右往 左排;,讀者必定跟吃瞭搖頭丸一樣,30分鐘後頭暈至死。英語以空格作分隔符,本身不表達任何含義卻占一格,浪費版面。而漢字沒有這個問題,漢字之間不需 要空格,這個字與下一個字不會混淆。漢字是方的,英語是長條的,因此漢字寫的扁一些長一些都可以,不會比例失調。而英語如果寫成方的就非常難看,並且由於 有的單詞長,有的短,都寫成方的,也不知道占幾行,並且由於英語的長,英語書一般也很長,浪費紙,不環保。這行的詞無法與上一行的詞對齊,看上去亂七八糟 的。漢字書寫自由,可以倒筆畫。而英語就不行,英語必須按照順序寫,如果倒筆畫瞭,將一塌糊塗。英語單詞有長有短,換行是個問題,如果用-號,一個單詞被 分兩行看起來費勁,如果整個單詞換到下一行,對齊又很困難。漢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義。而英語則十分弱智,一個詞的含義有限。關 於這個觀點各位可以參考文言文。英語表音,而漢字表音形意,在讀音上有啟發性,而根據形可以直接想象客觀存在的樣子,而英語缺乏相應的內涵。 moon與月亮沒有任何關系,horse與馬也沒有任何形象上的聯系,機械的很。漢語可以表意,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而sleep算什麼玩意?不過是字 母的組合,無法反映客觀實際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英語就是拼音,漢語可以用拼音表達,中國的小學生都會拼音,可見英語之簡單。事實上中國人完全可以把語言 建立在拼音之上,而拼音由聲母韻母構成,可以很簡單地組合出漢語的發音來。 而英語就笨的跟笨蛋似的,一個詞需要很多音標。有人說漢語難學難寫難認要改成表音文字,英語能讀一般就會寫,於是比漢語好。其實那是放屁,崇洋媚外,漢語 拼音是中國的拼音文字,比英語簡單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讀會寫。但是中國人隻把拼音當作識字的工具,當作小兒科,語言的目的是表達思想和客觀世界的,而不是一些字形和聲音,讀和寫,在語言表達世 界方面,隻占很小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語言的含義,是語言表達世界的能力,而漢語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語強一萬倍。從漢語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觀世界, 而英語完全缺乏這個功能,英語僅僅是語音的編碼,而漢語則是音形意的編碼,是立體的編碼。閱讀英語時人們往往註意瞭讀音,而忽略瞭含義,然後再從音去檢索 意,這種音與意的映射全靠死記硬背。語言反映瞭人的思維,英語國傢的人,比中國人單純呆板幼稚的多,他們宏觀思維能力很糟糕,處理事情缺乏靈活性,做事偏 激,與阿拉伯的極端分子處於同一個檔次。漢字輸入比英語麻煩,這隻能說計算機笨蛋,而不能說明人笨蛋,畢竟漢字是按照音形意編碼的,現在的計算機和程序還 沒聰明到能夠完美地處理漢字的程度。計算機能夠很好地處理英語,說明英語的水平也就是計算機的水平。計算機不能很好地處理漢語,說明足夠豐滿和復雜。難道 漢語的先進也是一種錯嗎? 世界變化發展,新的概念層出不窮 ,字母文字應付的辦法隻好是造詞,過瞭上千上萬年之後,超負荷將把字母文字壓垮 ,整個世界唯有漢字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