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7:15
相比之下,伍皓的做法更徹底。在線答疑結束後,他幹脆向在場的媒體公開瞭自己策劃“網友調查團”時的QQ聊天記錄。這份隨後發佈在雲南網上的記 錄長達41頁,在充滿疑惑的網民中間再次掀起軒然大波。而據伍皓向《南都周刊》記者透露,截至2月22日結束在線訪談,他本人手機“基本就沒停過”。意外 繁忙的周末,伍皓接瞭兩三百個電話,除瞭接受媒體采訪,就是解答網友的咨詢與質疑。
“躲貓貓”論戰波詭雲譎,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風之末端”後來選擇瞭沉默,放棄對網絡輿論權力的角逐,再沒在受攻擊最多的天涯出現,並婉拒瞭《南都周刊》記者的采訪。
水落石出,終於躲不瞭貓貓
伍皓等人的沉著應對讓網絡輿論產生瞭新的變化。
在天涯雜談,隨著“網友調查團”隱藏的信息一步步披露,原本一邊倒的網友出現分裂,有人繼續冷嘲熱諷,而以“ieytytyy”、“我傢的狗狗 叫旺財”等為代表的網友則開始否定“托”的猜測,並力圖將輿論的焦點轉移到對司法機關的拷問上。在隨後的幾天裡,雙方以每天數百條跟帖的速度展開瞭辯論。
而在新浪網2月23日發起的關於“你如何看待雲南邀網民調查‘躲貓貓’事件”的網絡投票中,高達78.1%的網民認同“網絡輿論監督可促進司法更公正”。同時,雖然對雲南省官方此次舉動的評價好壞參半,但“網民參與監督”這一模式卻獲得瞭網絡輿論壓倒性的支持。
這種轉向更為明顯的是“邊民”博文後的回復。從第三篇《躲貓貓調查,邊民個人聲音》開始,支持“邊民”的聲音漸漸代替質疑占據瞭主流,他重新得 到瞭部分網民的理解與擁護。從2月27日開始,“邊民”繼續在網上發表《“躲貓貓看守所”內幕驚爆:李蕎明絕不是第一個死者》、《晉寧檢察院躲貓貓瞭?》 等文章。這位在雲南的網友中時常扮演著“意見領袖”角色的媒體人,宣稱網民調查委員會並未解散,仍將繼續在線上線下調查真相。
3月1日中午,“邊民”在博客上發佈《“躲貓貓調查”,披露最新內幕》。這篇文章透露,2月23日,由“風之末端”執筆的另一份調查報告就已完 成。“在暗訪瞭看守所警察,被羈押過的嫌疑人,結合委員會晉寧看守所調查以及網友爆料之後,這份報告明確表達瞭委員會的分析、推理和結論並提供偵查建議供 參考。”
2月24日,是先前伍皓透露司法調查結果公佈的日子。然而,據當天的《新京報》報道,雲南官方證實司法調查仍在進行中,尚無結果。但焦躁的網民 已經等得不耐煩瞭,當晚,晉寧縣政府網站遭到黑客攻擊,首頁被幾十行“俯臥撐、打醬油、躲貓貓,武林三大絕學!”字樣覆蓋,相關新聞後的網民跟帖大多幸災 樂禍。
也就在這一天,離開輿論焦點的網民調查委員會補充瞭溫星線下調查獲得的情況(晉寧看守所2006年發生過羈押人意外死亡事件,溫星取得警方與死 者傢屬“私瞭”協議書原件),將報告提交給瞭伍皓,借他轉呈給更高職務領導關註此案和輿論態勢。第二天,雲南省公安廳向媒體宣佈:“躲貓貓案”已由最高人 民檢察院派員指導,雲南省人民檢察院督辦,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偵查。
2月27日下午,雲南省人民檢察院、雲南省公安廳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躲貓貓案件真相”為獄友毆打串供,徹底顛覆瞭晉寧警方檢方共同認定的“玩 瞎子摸魚遊戲意外致死”。終於出瞭一個符合常識的結論,但稍稍平息的網絡輿論,卻沒有就此罷手的意思。“繼續關註”是包括“風之末端”在內的諸多網友的一 致反應。
“有瞭公眾和網民的參與以後,司法部門再辦案件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拖幾個月,也會更加公開、透明和公正地來執法辦案。如果他們再‘藏貓貓’肯定會 遭受更大的輿論壓力。”伍皓說,他堅持認為組織“網友調查團”是有效果的,他唯一擔心的,是網民的非理性表達會不會讓剛打開的窗戶被迫再關回去。
決定著這扇窗戶命運的權力並不全然掌握在網友手裡。
老宋追號記:當騰訊消滅你的網絡ID
老宋得到瞭一個QQ靚號,很快發現密碼不能用瞭,QQ上幾個重要的群隨之消失。正當他以為QQ被“盜”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個號被騰訊公司轉贈他人。在強勢的企鵝面前,一個用戶的交際鏈輕而易舉地被切斷,其復雜的社會身份也隨著ID被盜而消失。
老宋建立瞭反騰訊QQ論壇,但卻擺脫不瞭這種交際方式。 攝影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