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控制著互聯網

2016-08-20 18:27:15

記者·陳鳴 實習生·周平林 北京報道

2008年1月的一天,老宋發現QQ號不能用瞭。他試遍瞭所有的密碼後,無奈地放棄瞭在鍵盤上一遍遍敲打那些字母和數字,最終不得不面對一個QQ用戶們最害怕的現實——“QQ號被盜瞭”。

“就像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水和電的依賴一樣,我們要做成互聯網上的水和電。”QQ之父,騰訊CEO馬化騰曾經雄心勃勃地對媒體說。直到丟號,老宋 才體會到這句話的真實分量——果真和停水停電一樣難受。QQ號丟瞭可以再申請,但光重新加一遍原先數百名好友就得幾天時間,更何況很多人一直都隻通過QQ 聯系,一旦丟號,等於丟瞭一大批朋友、同事,甚至生意夥伴。

最終他向系統提起瞭申訴,按要求提供瞭經常登錄地、密碼問題答案和QQ上多名好友的信息,然後開始瞭漫長而焦慮的等待。

丟號=丟人

這樣的“申訴”是否能夠成功,騰訊的頁面上說要看“您提交證據,根據您的證據多少,騰訊公司利用相應模型判定號碼歸屬。”

三個多月裡經過十幾次的努力,老宋每次不厭其煩地填上一大堆數據、打瞭好幾回長途電話,最後還是申訴失敗。

他用那個QQ號建瞭好幾個群,群裡的管理員都是自己的好友,難道他們提供的證明還不夠分量嗎?至於密碼,他中間隻改過一回,改前和改後的密碼他都記得一清二楚,騰訊沒有理由不給。老宋感到十分惱火。

在網絡生活中,比起宋陽標這個真名,“老宋”這個別稱更為人所知。這個31歲的自由寫手,在騰訊QQ空間上的博客每天都有大批網民光顧,有的文章光跟帖就有將近5000篇,開博兩星期內空間點擊量就突破200萬。那時候他的博客是QQ空間上國內媒體圈裡的第一名。

他住在北京東邊的郊縣通州,但交遊遍佈全國,從1999年開始使用QQ到現在,他加瞭800多個好友,為瞭方便記憶,把他們按華北、華東、華 南、華西等地細分成組。不過萬幸的是這些號碼在他的另一個QQ號上,並未丟失。“如果連那個號也丟瞭的話,我肯定更著急。”老宋說。

正是出於丟號的擔心,從2000年開始,老宋就每年為存瞭800多個好友的那個老號碼繳納每年120元的會員費。“這每月10塊錢就相當於保險,交瞭總比不交放心。”

也就是在老宋成為QQ會員的這一年,原本馬化騰準備作價100萬元賣掉的騰訊公司開始瞭業務上的井噴式發展。從“移動夢網”的手機代收費的“二 八分賬”協議(運營商分二成、SP分八成)中,騰訊公司找著瞭它最初的盈利途徑。2002年,騰訊凈利潤是1.4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倍之 多;2003年,騰訊凈利潤又翻瞭近一倍。

仿佛武俠小說中的情節,一個招術平平的無名小輩突然內力大增,在江湖上聲名鵲起,與各大門派的大佬們平起平坐。此後的2003年,騰訊開始做門 戶網,與新浪、搜狐為敵人;後來做休閑遊戲和大型網遊,跟陳天橋和丁磊狹路相逢;2005年年中,騰訊又在網絡拍賣和在線支付上出手,追趕馬雲;此後,騰 訊更沖入搜索市場,為自己宣佈瞭一個新的敵人李彥宏。

突然的發招緣自早年積累起來的像老宋這樣的鐵桿用戶,到2000年6月,QQ用戶數目就已經達到驚人的1000萬。而8年之後,騰訊公司最新的 200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QQ註冊用戶總數已經達到8.562億,其中活躍帳戶數則超過美國的總人口,達到3.551億。

雖然時常面臨競爭對手的“壟斷”責難,它們指責企鵝通過捆綁產品來霸占市場,一如微軟在視窗上捆綁IE,但這並不妨礙騰訊在互聯網業務上挾網民以令諸侯,攻城拔寨,無往不勝。網絡時代,最令人艷羨的資源就是人群本身,這個道理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中無數次被印證。

QQ確實生逢其時,它恰好出生在一個網絡交往工具更新的年代。比起20世紀末流行的聊天室,QQ更方便交際,網民不再像大街上偶遇的人群那樣, 寥寥數語後時常便擦肩而過。比起BBS,QQ上一個個鮮活的頭像使網絡交際擺脫瞭符號和字母組成的ID的簡陋生硬的形象。QQ,像一個閃爍著神奇魔力的魔 法球,把越來越多的網民聚攏過來,將他們現實中的交際關系也映射到網絡中來。在Web1.0的時候,QQ已經實現瞭許多Web2.0網站至今做不到的事 情。

而對於網民來說,當他們不斷地往QQ上添加好友,一個交際網絡也在形成,最終當朋友都在上面的時候,網民對小企鵝的依賴也就形成瞭。很多人因此而拒絕使用其他的即時通訊軟件,原因是“我的朋友都在QQ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