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有一個“趙本山”

2016-08-09 21:48:29

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在如今這個吃飽穿暖早已不成問題的國度裡,若仍以經濟杠桿作為壓倒一切的指標,那麼勢必會形成利益至上的社會氛圍,市儈哲學也自然會大行其道,國人價值觀的徹底顛覆使得這一哲學不是人人得而誅之,而是許多人都將之奉為圭臬,並身體力行之。

趙本山曾向人面授機宜,“你記住,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藝術傢,你想長遠,必須要把政治放在第一位,必須在保持一個藝術傢良心的同時,保證讓一方舒服。這一方是誰沒有問題,它是一個策略問題。你要走好瞭,讓兩方都舒服瞭,你就偉大瞭。”專欄作傢潘采夫對此一針見血地評論道,“看似奧妙無窮的格言,不過是中國式的生存技術,很多事情壞就壞在策略太多瞭,而原則太少瞭。”

策略派們有時並非那麼好當,墻頭草看似最適於生存,但殊不知,偶遇一股強勁的大風便可以將其刮倒。

但誰又能拍著胸膛說,他的人生觀裡未曾有過一個趙本山?

點評:大過年的,看這個適合乎,不適合乎?感謝這個還不太壞的時代,讓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選擇多元起來,市儈他的市儈,堅守我的堅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