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7:13
文/Anyer✿.sharey
被商業圈大肆利用於造勢的雙十一終於是過去瞭,可是雙十一後有雙十二。看瞭一下朋友圈的狀態,女人幾乎是“剁手”話題,男人們呢,大多是女朋友或是媳婦淘寶購物的“兇殘”。有時候還真是不得不佩服自己某些方面的理性,總覺得水太深,消費者又怎敵得過商傢天生的狡黠與算計?比起那些待發貨待收貨待評價幾十個數量的,隻想自嘲一句:溫柔的,在這裡。
很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把雙十一當成如此重大的一個節日來慶祝,四個“1”而已,卻已然成瞭眾人認可的一個大日子,是提醒單身人群他(她)們的獨身狀態還是其他之類的?——毫無意義。
昨日在新浪瞎逛,零零散散看瞭點書摘,後無意間發現好評榜單上幾個熟悉的字眼一閃而過——張小嫻:《謝謝你離開我》。毫不猶豫地點開閱讀,其實她的書,一直都很少用冗長的文字去寫某件事某個人,每一章的篇幅都短而精,但是句句正中人的要害。看到入神之時,居然已是最後一章,意猶未盡:
愛情不是陽光、空氣和水。
它不是必需品。
然而,它就像夜空中絢爛的煙花。
煙花不是必需品,每個人卻都想看一回煙花。
文字之美,精神之淵...
讀書越多,人亦越寂寞。在看一篇文摘或是一本書裡某個篇什前,你不明白一個道理,懵懂單純的樣子著實可愛。然後讀下來,你發現有些事其實是另外一個模樣、另外一種狀態,你先前那些狹隘而純真的認知和它以外的東西相碰撞,定是全新的思維和想法,有淘汰有撿拾,但願這個過程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人和書一樣,需要被解讀,但又無法被完全解讀。就像張愛玲的作品,一直到現在依然有眾多的學者去研究和品評,試圖通過其作品窺探張愛玲的真實內心,遺憾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張愛玲。“瞭解”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會是百分百。
劇烈變動的時代,所有的沉浮都太過迅捷,情感、機遇、生活均是如此。而神聖和世俗,就這樣混合在一起,我們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蝶變,歷經千錘百煉。以至於後來,再平常不過的一個事物,也能給你一籮筐人生哲理。
水深水淺東西濺,雲去雲來遠近山。縱使寂寞,依然抱啃林青霞新書《雲去雲來》,另外補充一句,白先勇先生為其新書寫的序當中,有一段印象最是深刻:林青霞拍過上百部電影,扮演過人生百相,享盡影壇榮華,也歷盡星海浮沉。演藝生涯,變幻無常,有時不免令人興起鏡花水月、紅樓一夢之慨,一個演員要有多深的內功定力,才能修成正果,面對大千世界,能以不變而應萬變。
一路成長,一路沉醉...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點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