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6:50
紅酒在我看來,一直是個神奇的東西,因為可以說道的東西繁復,而且是個跟環境、心情、人密切相關的東西。
朋友定期會請我品評紅酒,我覺得屬於文化侵略和品位炫耀。生活這個東西,總是被很多物質標志的,很多東西沒有做、沒有享受、沒有擁有,這個人生品格值得擔憂。老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是人以物聚,物以群分。
微醺,大肚杯,如血紅酒,寶石光。
“德哥,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成熟瞭呢?”
“成熟?現在算正在成熟中,至於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自己,我給你說幾個事兒吧。”
“第一次是那時候還賣車,準備搞個大點的事兒,一次進過去一年才能賣出去的車,圖個返利政策和銷售突破。自己有點含糊,就問朋友。朋友說:當你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決定幹瞭。”
“第二個事兒,婚前我職業生涯的老師給我說:你有文化、腦子夠用,但匪氣不夠。要麼你選擇流氓有文化,要麼你就得接受你自己。我說:我懂得匪氣是什麼就好瞭,但是估計我沒戲那麼做。”
“第三個事兒,突然有一天明白,現在自己可以做到事前憂慮,事中安靜,事後總結。不再糾結原因,而是正視結果瞭。結果是唯一的,原因卻是錯綜復雜的,你隻能未來做該做的,卻不能尋找到所謂的原因。”
“哦,德哥三段論啊,隔幾年就要發生點標志性事件,你也就慢慢成熟瞭唄,這也是人生的成長、成熟?”
三段論?現在,人生境界基本陷入三段論,前有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後邊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充滿禪機,不足而論。
前幾天又看到一則,“人生的三次成長”。第一次成長是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成長是明白再怎麼努力,好多事還是無能為力;第三次成長是明明知道自己無能為力,還會努力爭取。
按著上面的說,大約自己可以單獨走動、可以跟別人溝通瞭,你也就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瞭;至於無能為力,給你個數學題,就搞死你;至於你無能為力還要努力爭取,高考前坐在課桌後,大致也就那樣瞭。
成長是一個不得不的事情,哪怕你把自己放進保鮮箱。成長無非兩個標志,你不想做現在的自己;開始幻想過去的美好。小學生對幼兒園的鄙視,其實和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責難差不多。開始扮嫩或是扮成熟,或白日夢“要是當初我怎麼怎麼”,成長也就成瞭沒法子的事情,和你是否情願沒什麼關系。
想想自己人生的瞎折騰,成長總是消無聲息、後知後覺,當別人告訴你或是自己告訴自己,“這件事以後,你終於成長瞭”。細究起來既不是量變到質變,也不是非常時刻非常悟道,走到一個地恰好遇到一點事兒或人而已。
於是,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但成熟沒有伴著成長一起來,這個才總讓你夙夜不寐、輾轉反側吧。成熟跟成長不同,倒是可以選擇的事情。不是你不會成熟,或是永遠不能成熟,而是你願不願意選擇成熟。
人生最大的借口是孤獨,這個世界裡的自己永遠孑然一身。於是乎,既然孤獨何必擔當,或是即使孤獨也要折騰點動靜,大多數人無非在這兩種狀態裡隨時變身轉換。出瞭問題,自然因為我是獨立的和世界沒有關系的,何必擔當,都是世界的錯;閑瞭或是成功瞭,或是有欲望去成功瞭,那一定舍我其誰,不搞個天地變色,我都不愜意。
但等到明白,在世界都找不到答案,問題的答案在問題裡,你對世界的問詢本身就是答案的時候,或許也就開始學習成熟瞭。成長是一點點來的,成熟是因為知道,如何產生這些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成熟瞬間也就來瞭。當你不借助外面的力量,開始問詢自己,捧著自己的問題欣賞問題本身,然後明白問題的答案在問題裡,成熟也就悄然而至。
成熟不是面臨選擇,選擇是成長路上必須的事情,成長總是會帶來無窮的選擇。如何選擇才代表你是否決定,是繼續懵懂的延緩成熟、還是選擇不得不的成熟。世界總是會告訴你偷懶的機會和順應環境的捷徑,隻是為瞭同化你和塗改你。你也總是會發現,這個人生一直讓你成長,卻使出吃奶的勁,讓你不能成熟。這個人生一直蠱惑著你,在你需要選擇的時候把選擇權交給這個世界。
可以做,但是我選擇不做;可以不做,但我選擇必須去做。不是自虐,是因為你不為難自己,世界就為難你。冬天不剪枝,春天不好開花;開花還不能開的太過,因為秋天你還要結果;果子你還要有舍棄,才能最終收獲甜美。你可以不剪枝,也可以盡情怒放,也可以盡可能多的累積果實,這是你的選擇。但別埋怨果實不甜美。